O2O商業模式捲土重來 瞄準「生活不自理」年輕人

近兩年,大陸「上門經濟」不斷涌現出新形態,如從上門喂貓遛狗。廣西南寧市,寵物行爲訓練師崔靜宜在戶外訓練自家寵物狗。(中新社)

近兩年,大陸「上門經濟」不斷涌現出新形態。從上門喂貓遛狗、上門做飯到上門按摩、上門助浴,彷彿一夜回到O2O(Online to Offline)產業爆發的2014年。據界面新聞報導,值得注意的是,與O2O時代通過營運手段刺激市場需求的現象截然不同,五花八門的上門服務形態中,有相當一部分因爲超出了時下年輕人的生活能力範圍成爲了「剛需」。由此看來,缺乏生活技能的年輕人,似乎正在讓O2O以「上門經濟」的方式復活。

隨着市場經濟逐漸繁榮,物美價廉的商品和服務變得唾手可得,互聯網又縮短了供需之間的距離,年輕人並沒有從老一輩身上繼承各種生活技能。於是,當面臨換電燈泡、維修家電、買菜做飯、疏通馬桶等生活需求時,他們更傾向於選擇上門服務來解決問題。

收納師郭西西觀察,「從2021年上門收納迎來井噴期至今,95後客戶數量增長了將近20%,其中一部分已經發展成爲需要每季上門的長期客戶。而這些年輕客戶平均每年在收納上的花費,爲1萬至5萬元不等。」

在她看來,年輕人之所以選擇上門收納,除了本身不擅長整理家務外,也因爲缺乏時間和精力去收納,所以更願意花錢購買高品質服務,以提升生活幸福感。

事實上,年輕羣體「更願意選擇花錢買服務」的消費現象,也與生活環境有關。例如在「上門餵養」出現以前,許多養寵人士會在旅行或出差前將寵物寄養到寵物店,或是拜託同事朋友照顧。但如今城市獨居青年常常在社會關係方面保持一定的界限感,寧願花錢買服務。

95後蘇蘇表示,上門服務給她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和幸福感。作爲深圳的獨居青年,快節奏、內卷化、朝九晚六的工作時間和大小周的休息方式,讓「花2小時去做美容」成爲了奢侈。

在得知美容師能夠上門服務後,蘇蘇美容的頻率由每月1次增加到了每月2次。即使費用相較於實體店貴上30%,她仍舊堅定地選擇上門服務。

除了上門美容,每半個月一次的家政服務、外賣和買菜平臺也是蘇蘇生活的「必需品」。在她看來:「誰不願意累了一天回到家就在溫馨的家裡吃着熱乎的飯菜呢?」

企查查數據顯示,中國現存上門服務相關企業共有1.45萬家,涵蓋了外賣、家政、洗衣、美甲、按摩、維修、生鮮等各個領域。不同領域的「上門服務」在爲消費者提供便捷的同時,也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