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疫情造成教育中斷 全球經濟產出恐減少1.5%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最新報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學校教育中斷,可能讓未來80年的全球經濟產出減少1.5%,以美國而言,代表15.3兆美元的經濟損失。若是教育中斷延長至下一學年,損失金額將更可觀。

報告指出,「學習流失將導致技能損失,擁有技能關係生產力。」

全球政府關閉學校來抑制新冠肺炎病毒蔓延,OECD在報告中表示,疫情影響OECD 35個會員國的學校教育,多數學生至少少上了10周的面對面課程,相當於一年學校教育的三分之一。受疫情影響較輕者少上課7周,大陸部分地區甚至流失多達23周課程。

新冠肺炎疫情也拉大貧富階級的教育機會落差。防疫期間,許多學校改採遠距教學,能夠上網、家有電腦和有家庭支持的學童,教育機會較不受影響。

報告寫道,「資源較多的階級能在學校關閉期間找到替代的學習機會,但弱勢族羣在學校關閉時,也失去了學習的機會。」

OECD指出,即使學校重新開放,教育依然面臨考驗。學校必須想辦法讓學生返校上課,同時又不致造成新一波疫情感染。

根據報告顯示,疫情造成全球經濟急速萎縮,教育預算縮減的風險隨之上揚。政府將公共基金分配給衛生和社會福利,侵蝕了教育經費。此外,由於經濟疲弱和失業率躥升,民間資金也將更爲稀少,皆不利教育發展。

OECD的報告預測在本世紀(2100年)結束之前,疫情對國內生產毛額(GDP)的影響,意即對未來80年經濟產出的衝擊

澳洲迪肯大學(Deakin University)資深教育講師羅伊(Emma Rowe)對此表示,現在預測學校關閉的長期經濟影響還太早,她也對學校教育中斷會對經濟造成數十年的影響感到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