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有血是大腸癌?醫授3招自測:不痛更要小心

排出血便到底是大腸癌還是痔瘡?常是許多民衆心理的疑問。(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排出血便到底是大腸癌還是痔瘡?對此,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鍾雲霓指出,若排便時稍帶着肛門傷口疼痛感,同時滴血在馬桶裡,比較像是肛裂所致;另外,無痛的排便出鮮血,伴隨着肛門腫脹異物感,可能是內痔膨脹出血,上述2種情況都可再觀察一下。但若發現無痛的排便出鮮血,連肛門異物感疼痛感都沒有,就得提高警覺,有惡性的可能,千萬不要拖。

鍾雲霓在個人粉專發文表示,民衆碰到排便出血的情況,其實很難準確分辨是否就是大腸癌,與其操碎了心,不如進一步檢查或規律安排健檢,纔是解決之道。不過,她也提到,仍有幾個觀察原則值得參考,整理如下:

●排便時稍帶着肛門傷口疼痛感,同時滴血在馬桶裡、拭時染血在衛生紙上:此種出血比較像是肛裂,可以觀察2~4周左右看看,通常會自行痊癒。

●無痛的排便出鮮血,伴隨着肛門腫脹異物感:不管軟便、硬便時都一樣,此種可能是內痔膨脹出血,偶爾喝酒、吃辣、累一點時出現沒大礙,可以再觀察一下。但若太頻繁,每個月都發生1次,或是每次出血量多到染紅整個馬桶,長期下來會慢性貧血,應找時間就醫,與醫師討論。

●無痛的排便出鮮血,連肛門異物感疼痛感都沒有:若還加上原本平常排便順暢,卻突然變得常腹瀉,就不太對勁,恐有惡性可能,應儘快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鍾雲霓建議,若年屆45~50歲,請考慮做人生第1次大腸鏡檢查。而這檢查並非年年要做,她提到,大腸黏膜長息肉需要6~8年,息肉變壞則要2~3年,因此,若做過第1次是正常的,可考慮3~5年檢查1次;甚至正常了一陣子後,再拉長年限至5~8年1次,都能免除可能有大腸癌的疑慮和風險。

但鍾雲霓提醒,當檢查中發現有癌變可能的息肉,可能就要再認真一點,3年以內再做1次檢查,好扼殺癌於未變之前。

根據衛福部衛教資料顯示,大腸癌早期並無症狀,但可以藉由定期接受篩檢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爲治癒率很高的癌症。其早期診療的5年存活率可達9成以上,若到了第4期,5年存活率則不到2成,因此,及時確診才能把握治療黃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