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多拉魔盒?特斯拉頻發的“剎車失靈”事件何以解決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鄭植文實習生王慶偉上海報道

11月25日,成都龍泉驛公安通報該區成洛大道發生一起交通事故。一小型轎車在成洛大道十陵立交匝道往西河方向行駛時,在十陵地鐵站路口與前方車輛發生碰撞,事故致3人受輕傷,均在醫院接受治療。

據後方車輛的行車記錄儀拍攝的視頻顯示,當時所有車輛都在路口等待紅綠燈,一輛白色特斯拉汽車突然衝了出來,連續撞到了十多輛車。事故現場一片狼藉,汽車零件散落一地,多輛汽車受損嚴重。

11月27日,特斯拉方對該起事故原因做出迴應。特斯拉方表示通過覈查後臺數據發現,視頻中碰撞發生時,肇事車輛加速踏板被100%深度踩下,車速由54km/h升高至碰撞時的132km/h。而剎車燈亮起並非因駕駛員踩下制動踏板所致,而是由於視頻中的碰撞並非首次碰撞,在第一次碰撞發生後,車輛的“多碰撞制動”功能即被觸發,故視頻中看到剎車燈曾有亮起。後臺數據也顯示,視頻中這次碰撞後的2秒內駕駛員未踩制動踏板。

針對車輛沒有及時剎停,特斯拉方表示通過覈查後臺數據,視頻中碰撞發生2秒後,駕駛員踩下了制動踏板。但結合後臺數據及車輛受損狀態,第一次碰撞後車輛前輪已經掉落,制動系統管路受損,車輛已無法正常制動。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事故並非特斯拉在制動方面出現的首次風波,相關“剎車失靈”事件在近幾年來可謂層出不窮。

“上海車展車頂維權事件”始末

2021年上海車展上,兩位身着“剎車失靈”的特斯拉車主大鬧特斯拉展臺要求維權事件轟動一時,從那時起,特斯拉便被“剎車失靈”的疑雲所籠罩。

車展維權當日下午,特斯拉中國副總裁陶琳就此事作出迴應:特斯拉沒有辦法妥協。次日早間,上海市公安局青浦分局官方微博發佈通報稱:“特斯拉車展遭遇車主維權”事件涉事女子張某因擾亂公共秩序被處以行政拘留五日,李某因擾亂公共秩序被處以行政警告。

從此雙方拉開了對簿公堂的大幕,而特斯拉到底是否存在“剎車失靈”的問題也備受關注。

2021年5月6日,張女士正式起訴了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特斯拉(北京)有限公司和特斯拉全球副總裁陶琳。張女士認爲,在上海車展維權事件後,陶琳及特斯拉官方的一些言論意在塑造原告無理取鬧、職業車鬧的負面形象,侵犯了他們的名譽,對他們的生活造成了困擾。這些言論包括“近期的負面都是她貢獻”、“只願意高額賠償”以及所謂“存在來自北京的團隊”等說法。要求被告停止對原告名譽權的侵害行爲,並向其道歉,支付精神損害賠償金5萬元。

兩年後,特斯拉發文迴應特斯拉車頂維權女車主被判敗訴:上海車展車頂維權女車主張女士起訴特斯拉公司的名譽權糾紛案件及個人信息保護糾紛案件,一審法院經過審理,判決駁回張女士在兩個案件中的全部訴訟請求。2023年11月22日,特斯拉訴“上海車展事件”西安女車主名譽權侵權一案,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認定西安李女士名譽侵權責任成立,須向特斯拉公開賠禮道歉並賠償損失,同時承擔車輛鑑定費。

最近,據特斯拉方面消息,特斯拉訴上海車展車頂維權事件另一名西安女車主名譽權侵權一案法院作出最新判決,認定西安李女士名譽侵權責任成立,須向特斯拉公開賠禮道歉並賠償2000元,同時承擔2萬元車輛鑑定費。經鑑定,涉案車輛不存在剎車問題。

據悉,在此之前一審就曾在2021年12月作出判決,結果爲李女士勝訴。隨後特斯拉提起上訴,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案件發回重審。2023年11月9日未央區法院做出新判決,判決結果爲李女士敗訴。對於本次一審特斯拉勝訴的結果,李女士表示,尊重法院判決,但會再次上訴。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3月,“特斯拉客戶支持”微博就曾針對此次維權事件稱,交警方面出具的事故責任認定書顯示:認定張先生(車主父親)違反了相關法律關於安全駕駛和與前車保持安全距離的規定,對事故應承擔全部責任。

“上海車展維權”發生後,特斯拉提供了張女士車輛發生事故前一分鐘的數據,並作出一份文字說明,該說明稱:在駕駛員最後一次踩下制動踏板時,數據顯示,車輛時速爲118.5千米每小時。在駕駛員踩下制動踏板後的2.7秒內,最大制動主缸壓力僅爲45.9bar,之後駕駛員加大踩下制動踏板的幅度,制動主缸壓力達到了92.7bar,緊接着前撞預警及自動緊急制動功能啓動(最大制動主缸壓力達到了140.7bar)併發揮了作用,減輕了碰撞的幅度,ABS作用之後的1.8秒,系統記錄了碰撞的發生。駕駛員踩下制動踏板後,車速持續降低,發生碰撞前,車速降低至48.5千米每小時。經過對車輛數據和現場照片的查看與分析,該車輛制動期間ABS正常工作,前撞預警及自動緊急制動功能啓動併發揮了作用,未見車輛制動系統異常。

至此,上海車展維權糾紛也暫時迎來了結局。儘管特斯拉維權獲勝,其承擔的代價也是慘重的。面對維權的車主,特斯拉CEO馬斯克將公關部門解散,表現出拒絕道歉的強硬態度。特斯拉全球副總裁陶琳對媒體公開表示特斯拉沒有辦法妥協,還要求消費者加強教育學習。這一態度引起衆多中國車主的不滿,使得當時的特斯拉股價暴跌,市值更是在一夜之間蒸發了數千億美元。

而在與李女士的官司中,特斯拉一審要求李女士賠償500萬元,但判決的賠償金額僅爲2000元。11月27日,特斯拉方表示將繼續上訴,該事件對其造成的損失巨大,經司法評估機構評估特斯拉訂單及商譽損失高達上億元。

放棄“單踏板”模式

在特斯拉“剎車失靈”的風波中,“單踏板”模式似乎成爲了衆矢之的。

今年特斯拉曾對全球110萬輛特斯拉汽車進行召回。質檢總局網站的公告曾稱:本次召回範圍內的車輛,沒有允許駕駛員選擇能量回收制動策略;同時,對駕駛員長時間深度踩下加速踏板的情況可能沒有提供足夠提醒。以上因素疊加可能增加長時間誤踩加速踏板的概率,可能增加碰撞的風險,存在安全隱患。

在專業人士的分析中,特斯拉的動能回收技術業內最強,通過動能回收能夠節省20%左右的能量,大約能提升15%-20%的續航能力。而且特斯拉的能量回收模式是強制默認模式,車主無法自行設定,不能選擇關閉。市面上其他電動車的能量回收模式則大多給車主自由選擇權。

不少用戶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反饋“單踏板”模式一開始使用起來並不適應,但用習慣後確實“真香”,但仍有用戶不太能接受“單踏板”模式。

特斯拉方面稱,“單踏板”模式更加便捷高效。但也存在風險,2021年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曾對246例特斯拉失控加速事件進行了調查,246個案例全部都是踩錯踏板造成的。

“沒有證據表明加速踏板總成、電機控制系統或制動系統存在任何導致事故的故障,沒有證據表明設計因素會增加踏板誤用的可能性。”NHTSA表示。

所謂的“單踏板”模式,簡單來說,只需要控制電門踏板,就可以實現起步、加速、減速(制動)等操作。在這種模式下,動能回收既能節省電量,同時也減少了剎車的使用,能夠提高電動車的續航里程。雖然“單踏板”模式並非只有一個踏板,仍然配有制動踏板,不過,在這種模式下,用戶開車時長時間將腳放在加速踏板而非制動踏板上,改變了用戶駕駛傳統燃油車習慣的方式,但是在緊急情況下可能會存在安全隱患。

特斯拉自2021年初取消了“動能回收調節選項”,也就是在特斯拉汽車上,這一功能是強制執行的,而非可開關的選擇項。據特斯拉表示,OTA召回後,喜歡能量回收制動的車主,可以繼續選擇“標準”模式,靠“腳感”控制車速,同時提升車輛10%-20%的續航能力,降低剎車盤、剎車片磨損。不習慣該功能的車主,現在也可以先選擇“低”模式來過渡。

儘管特斯拉將動能回收的選擇權還給大衆,但仍有其他質疑稱不認可車主誤操作能解釋所有特斯拉車輛失控、剎車失靈的事故。特斯拉車頂維權車主張女士的微博置頂的是另一特斯拉知名維權車主發佈的特斯拉海南事故視頻,車主踩剎車踩不動,換工作人員來開依然踩不動剎車的視頻。在其最新發布的微博中,則轉發了另一位特斯拉車主記錄下來的明明在踩剎車系統卻誤認車主在踩油門的視頻。

還有有關特斯拉方數據是否可靠的質疑,“所有數據收集都是基於特斯拉單方面提供,而特斯拉後臺只記錄自己收集到的數據,這樣的數據記載是否客觀?例如,車主踩下剎車,但是踩不動,後臺是不是就記錄沒踩?而車主沒踩加速,車輛自動加速,後臺是不是也會記錄成加速,代表車主在踩電門?”

對於數據問題,業內專家也表示,國內目前沒有機構具備檢測智能電動車數據的專業能力。工信部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專家智庫成員張翔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現在市面上的機構基本只針對成熟的、研發比較久的技術來檢測,也就是主要針對傳統汽車來檢測。特斯拉作爲智能汽車,按傳統汽車的標準檢驗不了。而且特斯拉上市時間不長,技術迭代卻日新月異。我們的法規、行業標準也都還沒有跟上。”

對於特斯拉事故的真正原因一直衆說紛紜,不論是車主“習慣思維”所致還是汽車設計質量的原因,頻頻出現惡性交通事故的結果都讓人難以接受,在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的當下,汽車安全是最不容忽視的問題,還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形成有效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