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面子推動 運量不足恐淪爲錢坑

臺南市先進運輸系統修正版優先路網。(交通局提供/洪榮志臺南傳真)

臺南市2013年起推動公共運輸大改革,從優先改善既有公車系統開始,陸續進行公車捷運化、臺鐵捷運化、轉運站開發、彈性運輸、票證整合後,先進運輸系統被視爲「最後一塊拼圖」。問題是,從北高捷運的經驗來看,一旦運量不足恐將淪爲大錢坑,甚至排擠其他建設經費,導致蓋與不蓋陷入兩難

行政院前瞻基礎建設計劃」納入軌道建設後,全臺便陷入「都市推捷運」的氛圍中。其中,位列6都的臺南市也不落人後規畫先進運輸系統,還鎖定「全臺首見」的高架單軌系統。

市府規畫先進運輸系統整體路網,目的是爲替臺南的百年發展奠定基礎,擔心像高速公路一樣,「現在不做,將來會後悔」。

問題是,臺南的人口成長有限,加上城市發展方向也還不明確,市民更沒有養成搭乘大衆交通工具的習慣,此時貿然推動先進運輸或捷運,市府恐將自陷財務危機,不僅得舉債支應龐大的工程配合款,日後甚至還得長期掏錢填坑,排擠其他建設的經費。

平心而論,臺南並非有錢城市,即便南科園區內有多家高科技廠商,但對稅捐的挹注也有限,儘管市府宣稱整體路網的經費需求並非一次性編列,而是依規畫進度及市府財政逐年編列,並以不排擠其他市政建設經費爲原則,但之後因運量不足所導致的長期營運缺口,又該如何填補?

有鑑於各縣市情況有別,臺南市府推動公共運輸實在不需要拚面子「輸人不輸陣」,除了推動軌道交通之外,更該思考如何完善公車路網,讓無論市區偏遠地區民衆搭公車都更方便,進而培養出使用公共運輸的習慣,這纔是CP值高且最能立竿見影的「政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