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棄激光雷達?華爲重大宣佈!完全超越特斯拉!

前言

4月11日,華爲在發佈會上隆重推出了“華爲視覺智駕”,引發了不小的轟動。

視覺智駕並非華爲剛有的技術,之所以引發廣泛關注,是因爲這次的視覺方案不含“激光雷達”。

難道說,特斯拉一直堅持的純視覺方案,纔是正確方向?

那麼華爲爲什麼要摒棄激光雷達,又爲何敢說完全超越特斯拉?

視覺自駕的優略之爭

近幾年時間,自動駕駛的概念已經越來越普及,相關技術也在飛速發展,以至於不少車型都配備了這一技術。

而智能駕駛的可靠度、精準度,很大程度上又依賴着相關感知硬件。

爲了提高智駕安全,各大汽車廠商也是竭盡所能,用上了各種設備,這包括攝像頭、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激光雷達等等。

激光雷達原理簡單,即通過發上光束來感知前方障礙物的距離,光束髮射的越多,能夠感知到的區域和細節也就越多,最終,來自光線的反饋可以形成一個三維形態,使得車輛得以在智能避開障礙物。

而攝像頭與激光雷達不同,從某種程度上看,攝像頭更像是人眼,但人間在看到路況後,是通過大腦進行分析,而攝像頭則需要通過算法。

但既然是算法,就牽扯到了很多東西,汽車反應的時間是一方面,而且算法需要海量的數據進行訓練。

另外像是逆光、大霧、雨雪天氣等環境因素的影響,也會使得攝像頭的效果產生波動。

而激光雷達則不受這些因素困擾,且精準度可以控制在釐米級別,準確刻畫障礙物輪廓,不會出現漏判、誤判的情況,同時所能檢測的距離也更遠。

當智駕越來越多的被應用於市場,用戶不光會對新技術產生新鮮感,同時也會引發擔憂,智駕到底安全還是危險?

也正因如此,沒有激光雷達的“視覺智駕”一直備受爭議。

此前特斯拉推出使用這項技術後,就一直備受抨擊,被消費者和很多機構指責存在安全隱患,還曾緊急召回一批具備“FSD功能”的車型。

而在純視覺智駕領域,特斯拉表現的相當激進,似乎鐵了心認爲這是一條正確的道路。

馬斯克也曾表示,如果同時使用攝像頭與雷達,可能會出現兩者數據衝突的情況,而使用純視覺方案可以讓採集的數據更容易處理。

但在外界看來,特斯拉對自己算法的自信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控制成本,在極致成本的條件下得到更具備競爭力的價格。

可現如今,一直“遙遙領先”的華爲,爲什麼要突然放棄“激光雷達”呢?難道說特斯拉的預測纔是對的?

華爲爲何“放棄”激光雷達

激光雷達與攝像頭相比,可以說僅有一個缺點,那就是貴。

激光雷達的製造成本,一直都處於一個較高水平,而這也是包括特斯拉在內,很多公司放棄使用的重要原因。

即便華爲在此方面獲得了長足進步,但成本依然還維持在一個較高水平。

隨着技術的發展,在華爲的智駕方案中,激光雷達的數量也從3顆降低爲1顆,這也說明了

華爲對激光雷達的依賴正在降低。

但華爲絕不是放棄了激光雷達,從目前發佈的車型來看,智界S7Pro採用的是純視覺方案,而智界S7MAX仍然包含激光雷達。

兩者除了這一點不同外,在其餘方面的配置完全一樣,可價格卻差了兩萬,這也就說明了激光雷達的成本仍然較高。

華爲推出“純視覺方案”的車型,也是在爭奪消費市場,是和特斯拉等車企的競爭。

同時,華爲市場的擴大,對國家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我們會發現,特斯拉雖然銷量很好,但在國內很多地方都被禁止進入,這是因爲特斯拉能高效的採集地圖信息,同時還會被上傳至雲端。

數量少的話也就無所謂,可如果成千上萬輛特斯拉同時採集,就成了一件不容小覷的事情,這對國家的安全和保密來說都是一個挑戰。

而華爲是一家真正有核心技術的公司,如果能夠搶奪更多的市場,當然也是一件好事。

那麼,華爲的視覺智駕方案,與特斯拉相比又如何呢?

遙遙領先

在本次發佈會上,餘承東也表示華爲智駕可以在高速和城市快速路實現智駕輔助,可以自動上下匝道,同時也能識別施工、錐桶等障礙。

雖然沒有激光雷達,但仍然還有3個毫米波雷達、12個超聲雷達、以及10個視覺感知高清攝像頭。

這一套組合下來,智界S7已經實現了對特斯拉的超越。

據介紹,在進行的細分測試中,華爲視覺自覆蓋率高達99.5%,而特斯拉僅有79%,在匝道通過率方面,智界S7爲96%,而特斯拉僅有68.5%。

在測試過程中,智界S7降級次數爲0,特斯拉卻高達14次,另外在一些異性障礙物識別方面,特斯拉也不如智界S7,尤其是在智能泊車方面,特斯拉更是輸了個徹底。

這也怪不得餘承東會說,實車性能已經超越特斯拉,雖然全程沒有說遙遙領先,但華爲卻再次做到了。

目前,智界S7一共推出了5款車型,價格區間在24.98萬到34.98萬,另外這次還推出了全新的ultra版本,同時MAX和MAX+兩個版本也分別降價兩萬。

如今,中國新能源車企憑藉超前的佈局和我國完善的產業鏈,已經取得了明顯了領先優勢,2023年,我國更是成爲了汽車出口量第一。

相信在接下來的時間,中國車企還能繼續砥礪前行,創造出更多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