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在癢不一定是被蟲咬! 「6大潛在疾病」大公開:當心癌上身
臺灣氣候悶熱,高溫潮溼可能導致皮膚紅、腫、癢、痛,讓人難以忍受,但其實皮膚癢的原因很多,需要經完整的診斷評估,才能對症下藥。醫師提醒,雖然大部分皮膚癢都是由外在環境引起,但也有可能是某些潛在疾病的警訊,如糖尿病、慢性貧血甚至癌症,都有可能發生,民衆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皮膚科醫師柯適中在「藥害救濟基金會」表示,他曾遇到門診遇到一名慢性皮膚癢病人,經由藥物治療難以見效,進一步照X光,才發現是胸腔淋巴腫瘤。
除了罕見的表皮淋巴癌外,糖尿病、慢性貧血、甲狀腺異常、表皮淋巴癌、腎功能異常、C型肝炎等,都可能出現皮膚癢的症狀,若長期有皮膚癢情形,可觀察癢的狀態是否一直持續或反覆發作,也要注意身心狀態的改變如倦怠、注意力不集中、情緒焦慮等,就醫時告知醫師,評估是否安排進一步檢查。
柯適中另提醒,部分民衆再發生皮膚癢症狀時,可能會先自行買藥擦,但門診常見的皮膚癢原因很多,像是急性蕁麻疹、蚊蟲叮咬、隱翅蟲、黴菌感染、汗皰疹等,通常要針對症狀選擇不同的藥物纔能有效止癢。
市售止癢藥膏成份多含有類固醇,若未經診斷下長期使用,可能造成皮膚萎縮或變薄、血管脆弱易出血等,使用量多時,甚至會影響腎上腺素的分泌,抑制身體正常的防衛系統。因此,柯適中建議,若自行擦藥2-3天,症狀卻沒有改善時,應該儘快就醫,以免因搔抓破皮引發感染或更嚴重的皮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