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45週年:《上海公報》誕生地矚望中美關係新發展
新華社上海2月28日新媒體專電 題:破冰45週年:《上海公報》誕生地矚望中美關係新發展
2月1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電話,對特朗普表示願意努力拓展中美合作、發展惠及中美兩國和國際社會的建設性雙邊關係表示高度讚賞。
45年前,也是2月,時任美國總統理查德·尼克松“破冰”訪華。這次訪問被稱爲“改變世界的一週”,其成果是1972年2月28日中美雙方在上海發表《聯合公報》,也稱爲《上海公報》。
《上海公報》寫道:“雙方希望,這次訪問的成果將爲兩國關係開闢新的前景。雙方相信,兩國關係正常化不僅符合中美兩國人民的利益,而且會對緩和亞洲及世界緊張局勢作出貢獻。”
45年過去,《上海公報》的精神和遺產得以傳承,在公報誕生地人們回顧歷史,矚望中美關係的新發展。
(小標題)“人民的利益”
“記得1972年,當時我們這些中方的服務員、門童、廚師、保潔員、理髮師等,對太平洋彼岸的客人內心既害羞,又很好奇,後來發現美國來的工作人員、安保人員其實心態也和我們差不多。”
曾接待尼克松的錦江飯店老員工邱煥錫認爲,“破冰”之旅讓彼此熟悉起來,消除誤解、更加開放,這對兩國人民都有好處。比如自己的女兒,在大學畢業後就獲得了一份上海美國商會的工作。
“中美兩國人民的利益”被放在《上海公報》的重要位置。已故美國漢學家費正清曾在其多部著作中高度評價尼克松訪華和《上海公報》的意義。在其回憶錄裡,他用“驚人”(surprising)和“明智”(sensible)來形容相關歷史事件。
45年過去,習近平在同特朗普通話中強調,搞好中美關係,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也是中美兩個大國對世界的應有擔當。特朗普也說,發展美中關係受到美國人民廣泛支持。
習近平表示,面對當前紛繁複雜的國際形勢和層出不窮的各種挑戰,中美加強合作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上升。
45年過去,美國和中國分別是世界第一、第二大經濟體,全球治理責任重大。特別是近年來,擺在中美面前的依然有諸多難題和挑戰——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世界經濟增長不確定因素增多,全球發展不平衡加劇,地緣政治因素更加突出,局部動盪此起彼伏,加之霸權主義、恐怖主義、貿易壁壘、核問題、氣候環境問題等也一直存在。
“《上海公報》發表時,世界仍處於冷戰之中;45年過去, 後冷戰 的世界格局仍在進行新一輪調整。”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分析。
他認爲,《上海公報》的精神在45年後依然是被中美兩國所堅持、所繼承的重要遺產之一,就是特朗普與習近平通話時強調的“奉行一箇中國政策的高度重要性”,這是實事求是,更是對兩國人民的利益負責。
(小標題)“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米老鼠拿起毛筆,唐老鴨穿上唐裝……今年2月,就在中美兩國領導人通話前不久,北京時間8日,來自美國華特迪士尼公司的消息說,上海迪士尼樂園自2016年6月16日開園以來,已接待遊客超過700萬人次,新春持續迎來大客流。
“我們對於這樣的表現無比激動,樂園有可能在開幕一週年之際累計接待遊客超過1000萬人次。”華特迪士尼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羅伯特·艾格說,上海迪士尼樂園持續快速增長的人氣、遊客高滿意度以及中國農曆新年期間的巨大客流,進一步增添了我們對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在本財年實現當年收支平衡的信心。
上海迪士尼,作爲繼香港迪士尼之後,中國土地上第二座“原汁原味”的美國式樂園和度假區,是目前中國最大的中外合作現代服務業項目,其“別具一格中國風”的設計更是令遊客在春節期間流連忘返。
這一主要面向中國市場的迪士尼項目,成爲全球經濟寒冬中逆勢高速增長的樣本案例,其背後則是中國龐大且潛力仍待開發的消費市場。
對中國來說,美國是其第一大出口市場和重要的外資來源地之一。截至2016年底,美國對華投資項目累計達到6.7萬個,實際投入資金將近800億美元。
從貨物貿易看,中國是美國除北美地區外增長最快的出口市場。過去十年間,美國對華出口平均增速達到年均11%,中國是美國飛機制造業、農業等行業的第一大出口市場,農產品、汽車和集成電路的第二大出口市場。美國出口的26%的波音飛機,56%的大豆,16%的汽車、15%的農產品和15%的集成電路都銷往中國。
數據顯示,中美年雙邊貿易額從上世紀70年代的10億美元增長到去年的5000多億美元,人員往來也從1972年中美開啓人員交往大門以來增長到去年的500萬人次,兩國還建立起涉及多領域的90多個政府間對話合作機制。
專家注意到,習近平與特朗普在最近這次通話中,都提到了兩國間的“經貿、投資”。
習近平強調,中美兩國發展完全可以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雙方完全能夠成爲很好的合作伙伴。我們願意加強同美方在經貿、投資、科技、能源、人文、基礎設施等領域互利合作,加強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溝通協調,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特朗普也說,美方致力於加強兩國在經貿、投資等領域和國際事務中的互利合作。
也有人擔憂,時下世界上一些地方出現的“反全球化”浪潮,也影響到中美經貿關係。對此,中國商務部高層近日再度強調,中國的貿易投資也給美國帶來了巨大的利益。“雙方合則兩利、鬥則俱傷。”
這其實也是體現於《上海公報》中的一項精神。公報說,雙方一致認爲平等互利的經濟關係符合兩國人民利益,並同意爲逐步發展兩國間的貿易提供便利。
“搞保護主義如同把自己關進黑屋子,看似躲過了風吹雨打,但也隔絕了陽光和空氣。打貿易戰的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習近平今年1月在瑞士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時說。
(小標題)面向人類文明的中美關係
1971年,中美關係即將“破冰”時,初出茅廬的物理學及數學博士查爾斯·紐曼獲得了人生中第一份工作——在美國紐約大學任教;如今,《上海公報》發表45週年,身爲美國國家科學院院院士、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的紐曼教授參與上海紐約大學的教學與科研已有近4年了。
年過七旬的他,在上海堅持數年如一日爲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講授概率論課程,也爲新生講解高等數學啓蒙課。他認爲,持續開放的中國,帶給世界繁榮,也讓許多美國人樂意來到中國上海。
“中美合作在未來30年內一定是世界發展的主流,我覺得我可以從中承擔一部分責任。我寫了一封長信給父母,向詫異的他們解釋爲什麼要來中國,最後他們同意了!”畢業於美國知名高中、20歲的上海紐約大學學生廖俊說。
從2013年首屆學生入學開始,中美合作舉辦的第一所大學——上海紐約大學共招收了四屆近1200名來自中美及世界其他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學生,學校的目標是培養未來的“世界公民”。
150多名國際教師在基於中美聯合研究的平臺上積極開展合作,涉及腦科學與人工智能、數學、化學、物理、大數據的前沿研究領域。他們的部分合作成果已刊登在《自然—通訊》等在國際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期刊上。
習近平說,中方願意同美方一道努力,加強溝通,拓展合作,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造福兩國人民和各國人民。特朗普也表示相信,美中作爲合作伙伴,可以通過共同努力,推動我們雙邊關係達到歷史新高度。
上海紐約大學校長俞立中說,本月中美領導人的通話,讓人聯想到《上海公報》中關於文化、科學交流的提法,這都是面向和造福人類文明的。
45年前的這份公報說:雙方同意,在科學、技術、文化、體育和新聞等方面進行人民之間的聯繫和交流將會是互相有利的,雙方各自承諾對進一步發展這種聯繫和交流提供便利。
吳心伯認爲,在今天看來,《上海公報》依然帶有屬於冷戰時代的烙印,而今後中美關係發展,一定會“超越”公報,這意味着中美將逐步構建起面向未來、面向人類文明的新型大國關係。
(原標題:破冰45週年:《上海公報》誕生地矚望中美關係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