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產重整草案通過 全新品牌車型曝光 北汽銀翔“復活”在望

破產重整草案通過 全新品牌車型曝光 北汽銀翔復活”在望

每經記者 李碩

沉積兩年多之後,深陷債務危機的北汽銀翔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汽銀翔)終於迎來新生機

2月3日,北汽銀翔、重慶北汽幻速汽車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北汽幻速)重整案第二次債權會議在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召開,共有2326名債權人通過網絡方式參加了會議,最終各表決組均高票通過了重整計劃草案。

據《財聯社》報道,此次北汽銀翔重整後的四方股東出資方式分別爲:專項基金以12億元的貨幣投資;銀翔集團以4.87億元的貨幣投資;合川交通公司及其持有重慶昌河公司以3.2億元的股權投資;北汽集團及其所持有重慶昌河公司以發動機及整車技術產品等進行投資。

其中,專項基金是指在去年10月12日成立的重慶北汽銀翔戰略重組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啓信寶顯示,該基金合夥企業的兩個大股東分別爲重慶戰略性新興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和重慶民營企業紓困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持股比例分別爲74.8769%和24.9590%,認繳金額分別爲9.123億元和3.041億元。股權穿透顯示,該基金合夥企業背後的實際控制人爲重慶市國資委,綜合持股比例爲40.6591%。

專項基金股權穿透圖(圖片來源:啓信寶)

從兩年多前宣佈工廠停工,到此次破產重整計劃通過,北汽銀翔此後還能否走出低谷,重回往昔輝煌?

債務問題出現轉機

債務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北汽銀翔重組的難點。

公開資料顯示,北汽銀翔是北汽集團與重慶銀翔實業集團合資成立的汽車整車公司,其中北汽集團持股約26%,銀翔實業集團持股約61.4%,國開發展基金持股約12.6%。該公司創建於2010年,在2014年之前主要生產北汽旗下的威旺等車型,從2014年起建立幻速品牌,年銷量一度逼近30萬輛高點,成爲車市黑馬。但從2017年開始,北汽幻速品牌銷量急劇下滑。

2018年,因一次長達三個月的員工“高溫假”,北汽銀翔危機全面爆發。2019年4月,多家北汽銀翔經銷商到北汽集團總部維權,欲討回經銷商向北汽銀翔支付的數億元預付購車款。2019年8月,重慶市政府和北汽集團簽署北汽銀翔戰略重整協議。2020年9月,北汽銀翔進入破產重整程序;2021年2月,北汽銀翔破產重整計劃通過。

圖片來源:北汽銀翔官網

北汽銀翔和重慶北汽幻速提交的財務盡職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5月31日,北汽銀翔總資產約69億元、負債約85億元;重慶北汽幻速資產約1.7億元,負債約12億元。對於經銷商的債務問題,北汽銀翔曾提出兩個版本的解決方案,例如將所有欠經銷商的資金打6折、分8年還清,第一年到第五年償還6折後的利息,第六年開始償還本金等,但均未獲得經銷商認可。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重整計劃草案中將債權人分爲四個組別:財產擔保債權組、職工債權組、稅款債權組及普通債權組。據瞭解,一名經銷商作爲普通組債權人,清償方式爲2021年支付20萬元(重整計劃之日起3個月內支付),剩餘債權本金從2022年起在每年12月31日前清償,2022年、2023年各清償10%。2024年清償20%,2025年清償25%,2026年清償35%。由於普通債權尚不能全部清償,故劣後債權不予清償。

2018年10月,北汽集團、銀翔實業集團、重慶市合川區政府曾聯合向北汽銀翔提供20億元資金支持,但並未從根源上解決北汽銀翔面臨的難題。有觀點認爲,北汽銀翔的償債能力目前尚無法確定,能否如期按約還款還需時間觀察。

全新品牌車型曝光

重整計劃草案獲得通過的同時,北汽銀翔也在加快轉型復產的腳步。

早在2019年8月30日,重慶市政府和北汽集團就已簽訂了推進北汽銀翔戰略的協議。根據雙方協議,北汽銀翔轉型升級後,雙方將在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汽車金融,以及重要合作伙伴引進等多方面開展多領域、全方位合作。

在國家工信部1月11日公佈的第340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新產品公示中,北汽銀翔申報了3款廂式運輸車和3款多用途乘用車,所申請產品商標爲“北京牌”。

從申報圖片上看,幾款車型採用的全新品牌LOGO有別於北汽幻速,車尾印有“北汽博騰”的車型品牌名和“阿波羅01號”“阿波羅02號”的車型名稱。其中,阿波羅01號多用途乘用車與此前北汽幻速旗下的H6車型相似度較高。

北汽銀翔最新申報的多用途乘用車(圖片來源:工信部官網)

值得注意的是,彼時,北汽銀翔也曾憑藉“幻速”品牌,在SUV、MPV等多款乘用車型方面收穫年銷26.68萬輛的傲人戰績。但受市場環境變化、銀行抽貸、工廠停工等負面因素影響,北汽銀翔2018年全年僅銷售了15.36萬輛,同比下滑40.2%。2018年7月,北汽銀翔工廠發出一則放假通知:由於經營困難,北汽銀翔汽車全線停工待產40天。此後,北汽銀翔陷入困境,進入長期停工停產狀態。

據瞭解,北汽銀翔重組之後將會成立“新項目公司”,並開啓全新的品牌運營模式。但其所要面臨的車市環境早已不同以往,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的車企將遭受消費升級趨勢下來自市場的更大壓力。

而改組後,北汽銀翔新公司能否如願成爲重慶市國資系統重要的汽車整車廠商乃至重慶市汽車產業轉型發展的排頭兵主力軍,仍待時間和市場的雙重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