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槿惠彈劾案開庭 韓國政壇面臨重組

新華社首爾1月4日新媒體專電記者杜白羽 耿學鵬韓國憲法法院總統彈劾案審理3日正式拉開帷幕。由於朴槿惠本人沒有出庭首場法庭辯論持續9分鐘即宣告結束。

分析人士指出,憲法法院的裁決對於朴槿惠的個人命運和韓國政局走向十分關鍵,目前來看,朴槿惠意圖堅持到底,不放棄最後的翻盤機會。同時,在“親信干政事件的巨大沖擊下,韓國保守勢力正在分裂,整個政壇正在面臨一場重組

【朴槿惠沒有出庭】

憲法法院3日下午就總統彈劾案舉行首場辯論。憲法法院院長樸韓哲當天表示將“嚴格、公正,盡最大努力審理這一重要案件”。

憲法法院的審理預計將圍繞朴槿惠涉嫌“違反國民主權和法治主義、濫用總統職權、侵害輿論自由、受賄、違反保護民衆生命權義務”等展開,法院將梳理分析3.2萬頁檢方調查記錄。

按程序,憲法法院需在朴槿惠遭國會彈劾後的180天內作出最終裁決。鑑於韓國民衆要求朴槿惠立即下臺的聲音持續高漲,憲法法院方面承諾將加速彈劾案審理。

根據憲法規定,如果總統依然缺席第二場辯論,那麼將由其代理人團參加。預計,國會彈劾委員會代理人團和總統代理人團將在5日和10日的第二次以及第三次辯論中圍繞證據和證人展開“激烈攻防”。

與此同時,“親信干政”事件獨立檢察組的調查結果將對憲法法院的裁決起到關鍵作用。韓媒評價說,該檢察組近來調查進展很快,對朴槿惠軟肋“接連捅刀”。

朴槿惠方面也在加緊應對。新年第一天,遭停職的朴槿惠終於打破沉默,邀請媒體記者到青瓦臺總統府茶話會。朴槿惠當天身着象徵“清白”的白色西裝,聲稱輿論對她的種種質疑“歪曲事實”,全盤否認彈劾案的核心指控。當地輿論對她提出嚴厲批評,稱其“毫無羞恥心,只會在新年伊始更加煽起民衆的怒火”。

韓聯社認爲,朴槿惠方面今後可能還會找媒體“說理”,這表明她不會放棄最後的翻盤機會。

目前,韓國民衆要求憲法法院裁定彈劾成立的呼聲較高。韓國《東亞日報》新年輿論調查顯示,支持裁定彈劾成立的受訪者比例爲78.1%。

保守派分崩離析】

“親信干政”事件及國會彈劾案持續引發韓國政壇震動,分析人士認爲,這一風波可能會對韓國政治產生深層影響

首當其衝的是執政黨國家黨,該黨正陷入分裂。原黨內“非樸派”部分議員日前集體退黨,擬成立改革保守新黨以開啓“新徵程”。前總統李明博和被視爲朴槿惠“死忠”的前黨首李貞鉉1日和2日也先後宣佈打算退黨或正式退黨。前者是爲撇清關係,後者則是想爲執政黨“止血”。

在野黨陣營則繼續追擊執政黨及保守勢力。下屆總統大選熱門人選城南市長李在明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發生“親信干政”事件不僅是朴槿惠的錯,新國家黨全體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議員退黨不過是欺瞞百姓的戰術。

《韓民族日報》評論稱,新國家黨議員大規模退黨標誌着“保守價值觀”在韓國社會的根基動搖。

觀察人士指出,保守勢力分裂使得韓國國會呈現“四黨鼎立”局面,即執政的保守派新國家黨對陣左翼的共同民主黨、偏左的國民之黨、偏保守的改革保守新黨這三個在野黨,未來政局走向愈加撲朔迷離。

【各派力量分化組合】

2017年韓國將迎來總統選舉,但受憲法法院對彈劾案審理進度影響,選舉時間尚未確定,這將對韓國政壇重組、各黨派大選佈局和候選人安排產生重要影響。

憲法法院審理進度直接關係到大選的日程。裁決公佈後,如果朴槿惠去職,需在60天內舉行大選,即可能在4月至8月間舉行。但如果彈劾案被否,朴槿惠復職並完成任期,大選則將在12月舉行。

關於韓國下屆總統人選的最新民調結果顯示,共同民主黨前黨首文在寅支持率最高,爲21.6%,其後依次爲剛卸任聯合國秘書長的潘基文和共同民主黨議員、城南市長李在明,支持率分別爲17.2%和11.4%。國民之黨前聯合黨安哲秀和忠清南道知事安熙正以4.6%的支持率並列第四。

韓國媒體預測,潘基文本月上旬歸國前後,還會有第二波新國家黨“非樸派”議員的退黨潮。目前,新國家黨和改革保守新黨都在拉攏潘基文,他的決定將成爲影響選舉走勢的重要因素。

韓國《中央日報》民調顯示,經歷了“親信干政”風波後,韓國國民在談到對下屆政府的期待時,33%的人希望“清廉乾淨”,14%要求“爲民着想”,12%的人看重“發展經濟”,8%的人認爲政府“與民溝通”最重要。

(原標題:朴槿惠彈劾案開庭 韓國政壇面臨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