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福皁正夯! 祈福小物也文創

【廣編特輯

圖、文/永日文創提供

每逢農曆新春期間,大量民衆涌入廟宇走春祈福,祈求神明護佑全家來年平平安安事業順遂,長輩健康長壽小孩開啓智慧學生考試金榜題名,而廟宇提供民衆神明庇佑或消災解厄傳統方式也是非常多樣化,從點光明燈、文昌燈、福壽燈、到安太歲、祭改、求元宸蓋魂、助財運的發財金等,民衆可根據每年的春運生肖運勢,選擇家人需要的方式祈求神明護佑,除了這些方式外,近幾年各大廟宇也開始發展實用或觀賞的文創小物,一般常見的有車用掛飾、錦囊平安符、文具用品毛巾貢杯等,讓傳統文化多了現代的新鮮感,在滿滿香客的廟宇內,民衆得花上大半天的時間等待廟宇師父誦經祈福儀式完成。

(圖/永日文創提供)

另一種新崛起的祈福小物-祈福皁,也成爲民衆新選擇,永日文創推出的祈福皁在2014年創下近4萬顆的團購紀錄,說明這種以道教祈福文化融入現代用品方式概念的新興祈福方式,訴求每日以皁沐浴淨身,除了清潔去穢外,也能求得好預兆,解決現今民衆身處忙碌工商社會無法經常到廟宇祈福的時間問題,非常受到消費者認同。這種以臺灣古早民間流傳的道教傳統祈福方式,結合近幾年環保健康手工皁清潔概念,若以醫學觀點來看,比較屬於不具醫學療效宗教領域

(圖/永日文創提供)

臨牀心理師陳品皓表示,這項有歷史淵源的民俗療法,有其傳統文化背景脈絡,主要在於「信仰」的力量可使人安定、獲得心靈上的慰藉,因此也是在動盪的情緒與社會環境中取得一絲安寧的方式。宗教超越藥物效果靈性層次,並不是現今能夠量化的,但卻真實存在,只要能夠讓自己在不安、煩燥或是負面情緒下得以舒緩,不管是尋求心理醫生幫助、去廟裡祈福,又或者使用所謂的祈福皁來清洗,只要是可以幫助自己得以心神安定,都是可被接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