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浮世繪珍藏展在京舉辦

5月6日,歷經56天的“遇見浮世・博覽江戶――江戶時代浮世繪原版珍藏展”在京落幕。本次展覽由中國文物交流中心、日本國駐華大使館、日本中國文化交流協會淺井收藏作爲支持,北京中創文文化產業集團主辦、北京中創寰宇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現場觀展10萬餘人,線上傳播覆蓋近6億人次,取得了藝術欣賞、文化交流文明互鑑等多層面的良好社會反響

浮世繪是流行於日本江戶時代以版畫爲主的藝術題材,反映了當時日本社會風貌城市生活民俗信仰等,被喻爲那個時代的“百科全書”。本次展覽精選100幅江戶時代的浮世繪原版古畫策劃入城”“入室”“入魂”三大板塊,並甄選最具代表性傑作――“巨浪”(《神奈川衝浪裡》)、“紅富士”(《凱風快晴》)等。浮世繪的初拓或早期版本,現多收藏於歐美重要的博物館,由於年代久遠,以及紙品、上色的顏料易損而極爲珍貴。正如日本駐華大使館文化參贊伊藤直人所說,這些作品不僅有江戶風情,也有東京風味,很有價值,也很有看點,即使在日本當地有的也很難見到。

據介紹,展覽在研究策劃時,除強調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外,更重視展品與中國文化的密切關係。例如,江戶時代盛行的“五節句”,即“人日”“桃花”“端午”“七夕”和“重陽”,就是基於中國唐代曆法而確定的日本民俗節日,是中國曆法與日本農耕生產、百姓風俗融合的體現,反映了日本對中國文化的吸取與創新。

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周明認爲,“觀衆們在欣賞浮世繪藝術作品的同時,可以瞭解到日本的民俗文化,更能看到自古以來中日兩國一衣帶水的密切關係”。主辦方這樣地把文化“引進來”,既實現了海內外文明的互通互鑑,也爲公衆提供了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實現了“讓文化藝術走進大衆生活”。

據主辦方統計,工作日觀衆量在400-700人次,週末節假日觀衆量在2200-2600人次,單日最大參觀量達2554人次。爲克服疫情影響帶來的參觀不便,主辦方採用數字化方式和觀衆互動,聯合多家互聯網平臺,開展25場次活動話題討論,累計總閱讀量突破4.3億,討論量16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