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下去了!她買美金儲蓄險「年繳36000元」 網一看年限嚇壞狂勸

▲購買儲蓄險之前, 一定要檢視內部報酬率(IRR),算出保單真實的報酬,數字越高對保戶越有利。示意圖,與新聞人物無關。(圖/記者黃克翔攝)

記者黃君瀚綜合報導

臺灣人愛買儲蓄險,不過今年7月起「保險新制上路,保單條件縮水、保費調漲,衝擊堪稱史上最大。近日就有網友表示,在業務員推薦下籤了20年期美金儲蓄險,年繳3萬6000元,在第12年就能回本、可以解約,不過多數人一看到年限紛紛力勸三思

女網友14日在Dcard貼文,提到已經簽下一份美金儲蓄險保單,年繳3萬6000元,「雖然是20年的,但是第12年就回本了,可以解約。」她心中雖覺得時限有點長,不過想到第13年就能開始賺錢,解約也不會有虧損,最終仍簽了字,只是心中仍有不安,「請問12年會太久嗎?我是第一次買這種東西很緊張。」

文章貼出後,多數網友認爲年限太長,內部報酬率(IRR)可能也不高,「真的不要買,12年纔回本太可怕了」、「IRR是多少?低於3以下都是沒用的」、「真心建議:保險規(歸)保險,投資規投資」、「12年沒有資金需求的風險太低了,寧願高利活存+股票」、「看宣告利率跟預定利率值不值得吧,未來宣告利率繼續降下去可能也會變得不值。」

▲對一般民衆來說,選擇保單應優先檢視保障缺口。示意圖,與新聞人物無關。(圖/pexels)

自稱保險從業人員的男網友表示,不管哪一種儲蓄險,他真心都不推薦客戶購買,「現在儲蓄因爲金管會的要求,保障已經遠大於儲蓄功能了。」他認爲,如果單純想要存錢又不想花太多時間,可以直接定期定額買ETF,如元大臺灣50(0050)、元大高股息(0056),或是另外選擇投資型保單,「相對低廉許多的保費可以買到高保障,何必買儲蓄險呢?」

「保險新制」7月1日上路,包括調降新契約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高死亡保障門檻、宣告利率平穩機制、契約服務利潤(CSM)不得爲負數等,這些改變反映在保費上,讓儲蓄保單不再是存錢的工具,民衆也買不到短年期高利儲蓄險。

本站新聞〈兼顧「保障+理財」有投資型保單可選 保險專家曝兩招〉報導,聯衆保經副總經理楊振州指出,有理財需求的民衆儲蓄險依然可買,也適合有保本資產保全等需求者若想兼顧保障及理財,可考慮部分美元保單或萬額變能壽險等投資型保單,一方面壽險保障比一般壽險主約商品便宜,另一方面是保額、投資比率動態調整,便於不同人生階段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