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五“說”訓練,提升數學思維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好的語言表達可以較好地展現一個人的思維能力。思維則是語言的“內核”,因爲思維決定着語言的表達方式。思維和語言表達相輔相成。在數學教學時,教師應給學生多提供一些說的機會,讓學生在說一說中進一步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說插圖意思。教師可讓學生先觀察主題圖、演示、圖形等,然後要求學生說一說看到了什麼,編一編小故事,提一提相關的數學問題,等等,引導學生在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一方面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說操作過程。在計算教學時,教師可藉助動手操作,讓學生感受算理的過程,引導學生口述操作過程,促使學生加深對算理的理解。例如,在教學筆算32÷2時,教師可設計畫圖、動手分小棒等操作活動,指導學生親身體驗“分”的過程,自主發現十位上分了2捆,餘下的1捆應打開與個位的2根合成12根再分。學生在分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活動經驗,再理解筆算的方法就容易多了。教師還可以組織“小先生”上臺,結合小棒圖說一說計算過程。學生在說的過程中,逐步釐清計算思路,再用豎式計算,學生就能容易掌握。

說計算算理。在計算教學時,教師可以大膽放手讓學生獨立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教師可先讓學生複習一兩道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題目,然後改成異分母分數相加或相減,讓學生說一說怎麼算的,再引導學生將例題與複習題進行比較,最後引導學生總結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這樣,把“算”與“說”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既掌握算法又理解算理。

說列式依據。爲了檢查學生是否真正理解解題的依據,教師可在解題後訓練學生說出列式的依據,並在學生說的過程中及時進行指導。例如,在教學“兩位數筆算加減法(不進位、不退位)”時,教師先出示本校課外興趣小組外出參觀人數的信息:男生12人,女生35人。問:“如果給每名學生一瓶礦泉水,學校準備3箱(48瓶)礦泉水,夠發嗎?”

生1:可以先求出學生總人數,再比較,引出12+35=;

生2:可以先把48瓶礦泉水發給男生每人一瓶,算出剩下的瓶數,再與女生人數比較,引出48-12=;

生3:把48瓶礦泉水先發給女生每人一瓶,再將剩下的瓶數與男生人數比較,引出48-35=。

這樣從“學校準備的礦泉水是否夠發”這一富有挑戰性的生活情境入手,引領學生主動說出列式依據,讓學生明確每一步解決的是什麼,能幫助學生釐清思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

說解題思路。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說”探索的過程,讓學生感悟探索過程中蘊含的道理,促使思維有條理、有層次,化內部的無聲語言爲外部的有聲語言,從而促進學生表達能力、思維能力的全面發展。

例如,在教學“用分數知識解決問題”時,教師出示這樣一道題:“一套衣服共160元,一條褲子的價錢是上衣的3/5,一件上衣是多少錢?”教師先讓學生觀察線段圖感知數量之間的關係,並列式解答,然後讓學生口述分析過程,通過口述解題思路,可以直接瞭解學生理解題意的程度,還可逐步訓練口頭表達能力,提高思維能力,掌握分析方法。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互動交流,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與思維能力。

(作者系福建省福清市教師進修學校名師工作室副主任、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

《中國教育報》2024年09月13日 第06版

作者:陳華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