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生留臺工作屢碰壁 徐佳青:與勞動部溝通盼移除評點制門檻

僑委會委員長徐佳青18日在立法院答詢。(姚志平攝)

僑委會委員長徐佳青今(18)日至立院外交國防委員會針對「如何增進海外僑胞對國家之認同與支持具體做法」專案報告。立委羅美玲指出,許多僑生畢業後想留臺工作,卻因爲現行評點制或是業者不瞭解法規遭拒,是否能思考開放條件?徐佳青回覆,已與勞動部溝通盼移除評點制門檻。

羅美玲指出,國發會2022年報告稱,爲滿足產業所需人力、人才,外籍勞動力2030年需淨增40萬人,其中僑外生應增加20萬人。雖然每年畢業僑生有1萬3000人,但這1、2年留臺人數少,不及一半,離目標遙遠。而爲招攬僑聲,近年也推出許多產學專班,如何讓僑生留在臺灣很重要,必須拉近僑生跟產業距離。

羅美玲續指,國發會也提出產業人力缺乏的重點領域,人才缺乏最大的領域在農業、物流、冷鏈,需求人數目前新增高達23.7%;第2部分是人工智慧應用服務產業,需求人數新增19.3%;第3則是智慧機械產業,每年缺工人數達2萬人,旅宿業每年也缺1萬6000人。

羅美玲詢問,在這些人才供需出現問題的產業領域,是否再開設產學專班時,有與這些產業別結合,參考國發會資料注意人才供需?

徐佳青表示,近年針對人力培育是跨部會共識整合,由國發會主導,包含教育部、外交部、僑委會、經濟部、勞動部等都會不定期加入討論,盤點國內人力需求,招商端過去盤點產學專班部分以6大類爲目標,其中也有包含農業。然而她坦言,在農業部分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尋找合作的企業或農場不那麼順利,因學校需尋找對接企業,但農場工作是季節性的,不穩定。

徐佳青另外提到,臺灣需要照護的人數也愈來愈高,目前也開始思考除了營造、製造、農業、電子服務業外,也加強長照產業,然而在產學合作端也同樣面臨一定困難。

羅美玲指出,依照目前規定,企業資本額需有500萬以上才能僱用僑生,或是有僑生在應徵工作時因爲資方不清楚幫助僑生申請相關簽證的法規,導致乾脆僱用本地人就好,讓許多僑生想留在臺灣卻屢屢碰壁。她認爲,在此部分是否思考開放條件。

徐佳青表示,這方面與勞動部已有溝通,希望移除把評點制門檻。

立委馬文君則指出,臺灣面臨少子化,人力欠缺,僑委會也配合中央施政計劃擴增僑外生人數至3倍,爲達成此政策,2023年至2026年的總經費高達36億2000萬元,辦理培育生員、擴大招生、在學輔導、就業輔導等。肯定計劃可以解決臺灣缺工,同時增進對臺認同。

馬文君接着指出,以僑生專班爲例,其中前3年是技高端,相當於高職,後4年技專端相當於科技大學,需經過7年觀察留臺人數才能檢驗執行成果,然而2016年入學的僑生去年畢業,一開始招募700多人,最終卻只剩240個留在臺灣,2019、2020年入學人數分別也有2115及1726位,然而可是到2022、2023年進入技術學院人數剩7成,僑委會是否掌握?

徐佳青指出,僑委會每年都會追蹤學校,其中最容易離開是在1、2年級,適應問題佔大宗,也有些學生認爲跟想像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