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宣太后八卦始末

太后八卦曾被改拍成《羋月傳》,由孫儷主演。(本報系資料照片)

秦宣太后出身楚國王室,姓羋,年輕時成爲秦惠文王(公元前三三八至前三一一年在位)的妾。依照秦國後宮的制度,秦王的正妻王后,妾則依其地位,有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等稱號。秦惠文王時宣太后位居「八子」這一級,因此被稱爲「羋八子」,是個地位中等的後宮妃妾。羋八子在秦惠文王后宮裡地位普通,不過她有三個兒子,表示還頗得丈夫寵愛,她同母異父弟弟魏冉也在秦國朝廷做官。這種各國王室通婚,各國朝廷聘用外國人才做官的現象,在戰國時代也很普通。

房事論政

宣太后掌握秦國政權時應該是三十歲出頭,這位初入中年的輕熟女太后,一朝權在手後的言論與行爲立刻跌破衆人眼鏡,成爲超級八卦。

公元前三○七至前三○六年,楚國出兵攻打韓國,包圍韓國的雍氏城(今河南省禹州市東北),長達五個月。韓王多次派使者向秦國求援,秦國一直按兵不動。韓國見事情緊急,又派出著名說客尚靳爲使者,在秦昭襄王面前以「脣亡齒寒」的道理勸說秦國儘快派兵救援。這時宣太后出馬,她表示,韓國使者來得多了,只有尚靳的說詞有道理,於是召見尚靳,對他說:

「當年我服侍先王時,先王把大腿壓在我身上,我感到疲倦不能承受;他把整個身體壓在我身上,我卻不覺得重,因爲這樣對我有些好處。如今秦國要援助韓國,假如發動的兵力不足,糧草不多,就不足以解救韓國。說起來解救韓國的危難,每天要耗費千金,卻不能使我有什麼好處。」

此話一出,八卦洶涌,想必韓國特使尚靳和宣太后身邊的侍從人人聽得目瞪口呆。宣太后自爆八卦,以她跟老公的房事比喻論政,竟成爲千古一人,是中國歷史上的唯一案例

這個案例太特殊也太奇怪,使我們不得不研究宣太后爲何要這樣說。宣太后不同意秦國出兵援韓抗楚,原因不難理解,因爲一來楚國是她的故鄉,本來就有感情,她又剛剛得到政權,在外交上需要孃家楚國這樣大國的支援,不願意爲韓國弄壞秦、楚關係;二來當時秦國的內戰尚未結束,也不宜對外用兵。所以一旦得知韓國新任使者能言善道,有可能說服自己少不更事的兒子時,當然只有老孃親自出馬,要讓韓國知難而退。然而這番拒絕之詞其實可以很簡單,只要說:「楚國兵馬衆多,我們秦國要能解救韓國的危難,就必須花費極多人力物力,可是我看不出可以得到什麼好處。」就夠了,韓國得到如此清楚明白的訊息,只能或者另出說詞再試,或者摸摸鼻子走路,找其他國家幫忙。宣太后不此之圖,以房事比喻國事一番,卻仍然得出相同結論,讓人覺得她的自爆八卦似乎多餘,無異畫蛇添足;於是我們必須問,她說這話時究竟是言爲心聲的脫口而出,或者有另外的考慮才故意如此說?

宣太后自爆的八卦內容可能是她真實的感受,但以她在其他政治事務上的表現,她非但不是胸無城府的深宮婦女,反而是老謀深算的政客。所以這番「房事論政」八卦出現的可能原因是,宣太后有意爲自己塑造「潑婦耍賴」的形象,用女人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因爲畢竟自己的兒子已經成年,正是國王,朝廷上也有許多文武大臣,國家大事理論上應該由他們掌管;所以如果只是就事論事,省略掉房事八卦,則以太后的身分做出如此舉動,將成爲越俎代庖、牝雞司晨,並不相宜;但是如果像這樣公然跟韓國使者以性論政,就會符合一個見識淺薄的深宮女人氣急敗壞的樣子,人們知道後可能只會大笑幾聲,認爲「女人就是這個樣子」,她則可以既達到目的,又藉此形象避免掉許多政治上的尷尬。果真如此的話,宣太后此番言論非但不是不知好歹的婦人之言,還可謂洞察形勢,標明立場,善用比喻,舉動得宜,顯然出於一個政壇老手兩面兼顧的算計。

韓國使者尚靳碰到這樣一個出乎意外的釘子,只得急忙寫信向國王報告。着急的韓王立刻再派另一名說客張翠出使秦國,這次張翠改以秦國丞相甘茂遊說對象,才終於通過甘茂說服昭襄王同意出兵。楚國久攻雍氏不下,又聽說秦國決定出兵救援韓國,遂自動撤圍退走,一場風波消弭,秦國也沒有因此與楚國交戰。雖然如此,甘茂卻顯然就此得罪了宣太后,斷絕掉他在秦國的宦途。果然不久之後,甘茂被罷免,落跑到齊國,宣太后的親戚向壽出任秦國丞相,宣太后的勢力再度增加。經過這一番政治過招,雖然宣太后的房事論政怪招並未直接成功,實務面上她仍是贏家。

【 私通番王 】

宣太后對於性,不是隻有說說而已。就在她守寡四年,兒子登上國王寶座的時候,她有了情人,還是個老外的國王。

這位宣太后的情人是戎族國家義渠的國王。義渠是東周時陝西涇水北部至河套地區的一支半遊牧民族,位於秦國北方,當時已經修築許多城,具有一定的政治組織,可以稱爲國家。義渠早年曾向秦國進貢,後來逐漸定居,農牧兼營,力量增強,就與秦國時和時戰,互有勝負。秦惠文王十一年(公元前三二七年),義渠新王即位,居然前往中原訪問魏國,尋求夾攻秦國的機會。秦惠文王后元七年(公元前三一八年),東方六國合縱攻秦,秦軍主力調往東方作戰,義渠乘機起兵,從後路偷襲秦國,留守的秦軍迎戰大敗。不久秦國擊敗六國聯軍,回師討伐義渠,後元十一年(公元前三一四年),秦軍取勝,奪得義渠二十五城。秦武王元年(公元前三一○年),義渠乘秦國的國喪出兵攻擊,被秦軍再次擊敗。武王死,年輕的昭襄王回國繼位,秦國內部不穩,義渠又乘機崛起。

這就是宣太后開始掌握秦國大權時秦國與義渠的形勢,義渠這個並不友好的外族鄰國,一直是秦國的後患。很明顯的,秦國若想向東方發展,消滅六國,必須先解決後方的義渠問題,宣太后做爲秦國的新領袖,則必須對此種形勢做出因應。

宣太后的因應之道又跌破衆人眼鏡,她竟和義渠國王上牀,將這位戎族君主納爲入幕之賓。宣太后的機會是公元前三○六年她兒子昭襄王的即位大典,這場典禮義渠國王受邀參加,這本是一般的外交儀式,但宣太后藉典禮之便,就和義渠王私通起來。考慮當時的情況,私通主動的一方應該是宣太后,因爲一個出國訪問的君主,不論基於外交禮儀或自身安全的考量,即使心儀、垂涎,都不太可能大膽到去挑逗地主國的太后。宣太后過去並無機會與義渠國王相處,所以說她是一見義渠國王就投懷送抱,也無不可,於是她如此主動的動機也就耐人尋味。

如果我們只從宣太后淫蕩、性飢渴着眼,將過分淺薄,小看政治人物。對於政治人物而言,達成政治目標是第一而且唯一要務,一切言行都爲此而發;但假如爲達成政治目標而採取的行動也能兼顧私人生活,則屬於「公私兩便」,何樂而不爲?宣太后顯然在兒子的即位大典上一見鍾情,愛慕起義渠國王這個異性;然而她做爲秦國的舵手、一個老練的政治人物,也必然同時發現,只要義渠國王成爲自己的情人,秦國長久以來的北方邊患即可停止,於是當然「公私兩便」起來。

義渠國王對此飛來豔福想必受寵若驚,手舞足蹈,從此和宣太后成爲長久的情人。他們平時雖然在各自的國家管理政務,但一有機會就見面燕好,還陸續生下兩個兒子。我們可以想像這對君主情人多年間的私下邀約、濃情歡會、難捨難分、兩地相思、情書往來、通報生子……等等,等等情節,這些經歷,足可寫出一部羅曼史愛情小說,或拍成一部歷史愛情連續劇。當然在二人私通的時期,秦國與義渠和平相處,不會在戰場上兵戎相見,這段期間的歷史記載中,也確實找不到雙方發生戰爭的紀錄

饒小情人一命 】

宣太后晚年雖然不再管理國事,卻並未像一般政客失去權勢後就沒沒無聞。做爲戰國時代的八卦女王,她的八卦一直延續到去世之前,在這點上,武則天都無法與她相比。

宣太后並非只有義渠國王一個情人。歷史記載,她至少還有一個情人名喚魏醜夫,十分受她寵愛,寵愛到即將病死時,想用魏醜夫爲她殉葬。由此看來,魏醜夫的年齡應該比宣太后小,甚至可能年輕一大截。魏醜夫何時成爲宣太后的面首,不得而知;然而從史書並未記錄他們有小孩看來,魏醜夫或許是宣太后更年期以後的男寵,很可能宣太后與義渠國王私通的後期,在義渠國王沒來的日子,長期陪伴在她身邊的就是魏醜夫。

西方諺語說:「人人都和上帝有一個約會。」宣太后七十幾歲時終於生病,病情日益嚴重,即將去世時,老太后傳令:死後用魏醜夫殉葬。

殉葬在當時十分風行,爲主人殉葬被視爲理所當然,秦國尤其有殉葬的傳統,早在春秋秦穆公的時代就已到達高潮。魏醜夫把宣太后侍奉得貼心滿意,她則要把魏醜夫帶到地下,在另一個世界繼續伺候她,並不意外;何況宣太后平生敢作敢爲,殺人不眨眼,聲名遠播,要個把人殉葬,不論對她或對秦國,都不是甚麼大事。但從魏醜夫的角度看,他讓宣太后多年如此寵愛,應該已經得到不少好處,宣太后一死,正好可以重新享受人生,我們因此可以想見魏醜夫得知宣太后要他殉葬後,那種既萬般不甘願,又恐懼到極點的樣子。

魏醜夫在宣太后身邊已經有一段時間,憑藉和太后的關係,必然已經建立起他自己的人脈,一見事態緊急,趕快找到一位說客庸芮去遊說宣太后。庸芮和宣太后的對話,遂成爲宣太后一生最後的紀錄。

(本文摘自《愛恨帝王家》一書,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