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狀元潘齡皋:爲何其字能與文天祥相提並論?

清朝末年,有個才子十四歲就考取了秀才,二十七歲就當上了舉人,後來又一躍當上了後殿的狀元,後來又做了知縣、巡撫。他在55歲時就辭去了官職,回到家鄉,從此以寫詩爲樂,後來成了民國北方一位有名的書法家。

新中國建立後,曾任中央軍委參事、國家博物館館長、國家博物館館長。在工作和生活方面,他深得周恩來總理的關心和照顧,他就是潘齡皋。

潘齡皋生於一八六七年二月。他的爺爺是清朝的秀才,他的父親是清朝的庠生,死得很早。潘齡皋年輕的時候,就是個聰明的孩子。7歲進了私塾,勤奮學習,常夜點香點燈,以此來自學。

努力是有回報的!1881年,潘齡皋終於如願以償,在十四歲時考取了進士,他離開家鄉,成爲一名家庭教師,白天教學,晚上繼續學習,同時還學習書法。

潘齡皋是一位飽學之士。他研究經史,並將各家學說都涉獵其中。喜好閱讀唐宋詩詞和明清古文。自幼受傳統文化薰陶,後來成了大學問家,尤擅書法。

潘齡皋以其剛直的品格爲基礎,形成了其書法風格的承續。他的書法造詣很高,是清末書法的代表。

他的字寫得很好,很有虞世南的風格。其筆法流暢,結體方正,結體方正,格調高雅。

當時江南有個有名的書法家,名叫譚延闓,他的名氣和潘齡皋不相上下,所以被稱爲“南潭北潘”。

清末和民國時期,書法藝術表現出一種廣闊的氣氛,甚至出現了不同的流派和流派。比如以北京畫派爲代表的潘齡皋,以楷書見長,他的楷書被人們稱爲“核桃楷”。

三原的書法家于右任,以其草書聞名於世;天津華世奎,憑藉榜書縱橫文壇.他們和潘齡皋一起,成爲當時文壇上的三大書家。

潘齡皋是一位私塾先生,他所寫的字,大部分都是和教育相關的。所以,他的書風和內容,都是以嚴格規範爲準則,爲世人樹立了榜樣。

潘齡皋的性情、他的書法,無不透露出一股浩然正氣。他因不滿官僚機構的腐敗而憤然辭職。他回到家鄉之後,便過起了隱居的生活,性情大變,沉默寡言,潛心練字。

潘齡皋所作的對聯,大部分都是他自己寫的,寥寥數語,卻流露出了他的性情和感情。因其才能卓越,日本人曾想招攬他,但被他斷然拒絕,最終被逮捕。他甚至還戴着壽衣,表示自己已經沒有活路了。

他不願享受日本人許諾的優厚待遇,寧願在家中以賣字爲生,以顯示國格,可以說是清朝的文天祥。

南宋開國元勳文天祥,曾是一代大儒,又是一代大書法家。他的字寫得像個讀書人,也像個將軍。所以,他的書法風格,既有文人的文雅,又有武將的豪邁。

與潘齡皋的書風相比較,不難發現,他的每一筆每一劃,都帶着文天祥的書風。後人認爲其可與文天祥相提並論,一是其品格,二是其書法風格,都與其作品具有很大的契合度。

文天祥臨帖時,以習閣帖、二王筆法爲主,風格明快、剛勁有力。與潘齡皋的作品相比較,仍可看出兩者有相似之處。

潘齡皋和文天祥,都是文人,也是軍中的一員,因此,潘宇文與他的交往,也比較頻繁。特別是潘棄官歸故里,專心練字,更顯出了一種文人的恬淡恬淡之氣。

文天祥的五言體詩,結尾有“道人閒,抱膝觀還文”兩行,這種閒適的神態,恰是書法大家的情趣。潘齡皋的言行舉止,無不暗示着這種雅趣。

從潘齡皋的品格和書法品質來看,他在任何一個時期,都得到了民衆和官方的尊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潘老積極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爲國家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周總理對他的工作和生活都很關心。

一個像文天祥一樣有書生氣質的老人,一個書法風格老辣剛勁,又明媚秀美的書法大師,怎麼可能不讓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