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價值是什麼價值?

前些年有一個詞特別火,叫同理心。無論你從事什麼工作,都會告訴你具備同理心的重要性。比如在產品設計領域,很多人會告訴你,產品經理和設計師要具備同理心,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用戶的需求,從用戶的角度出發,客觀地分析問題。

提及的角度也非常多,比如對他人的痛苦、快樂、悲傷或恐懼等情感產生共鳴,理解他人的想法、意圖和動機,幫助他人緩解情緒壓力,給予安慰和鼓勵。同時,還要避免在感受他人情緒時過度投入,保持自我情感的平衡。不算還沒提到的那些,能做到這部分的,都能稱之爲孔聖人了吧。

不過,這兩年就沒什麼人提了,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可能是因爲大家都覺得要做到這些並不容易吧,包括那些提出和傳播這一概念的人。

於是,最近又有一個新詞,頻繁出現在各種文章裡,叫「情緒價值」。我不太理解什麼叫情緒價值,找了一些解釋,大概是指一個人在情感交流和社交互動中所展現的情感表達、理解、共鳴和情感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以及這些能力對個人社會關係和心理健康的影響。

這用人話解釋,不就是情緒對人的影響麼?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對人的影響是不同的。如果一個人能夠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那麼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情緒,都不會對他產生太大的影響,對個人的社會關係和心理健康也會有更積極的作用。

所以,那些總是把「情緒價值」掛在嘴邊的人,可能更容易受到情緒的操控。但我實在不理解,既然如此,情緒又有什麼價值呢?

後來我無意間看到賈行家說的一段話:

看來賈老師的觀點跟我差不多。

我突然想到,人的情緒對誰有價值?對企業有價值。企業能利用人的情緒創造收益,比如通過廣告,告訴你某款洗衣機有多好,再拍攝一組視頻,父母和孩子聚在一起,圍着洗衣機,拿着被洗乾淨的衣服,喊着一句廣告詞:有家的感覺真好。

人在看到這則廣告後,就會產生一種購物情緒,也想要營造這種家庭氛圍 —— 通過購買這款洗衣機,以滿足自己的「情緒需求」,並稱之爲「價值」。然而這份價值,對個人來說毫無意義,因爲它不是真實的生活。那麼這份價值對誰有意義呢?不就是企業麼。

有人反駁說:“不對呀,我買了名牌包包,就是滿足了我的情緒價值啊。”不是的,買名牌包包是滿足了虛榮心,擁有了名牌包價值,讓當下的情緒得到了暫時的滿足。說到底,這還是受到了情緒的操控。至於買這個名牌包給誰產生了價值,那就是企業。

於是各位懂的,只要一出現這種流行詞彙,就馬上會有設計師拿來用了:“如果想要做好設計工作,就要懂得用戶的情緒價值。”我也不知道這些人是怎麼把它跟產品設計聯繫起來的,似乎只要一個詞看起來厲害點,就必須跟設計扯上點關係。頗有一種不把人帶偏就不甘心的氣勢。

有些人總是批評別人使用專業術語,搞各種黑話,但自己又用一些看起來很高大上,實際上卻沒什麼意義的網絡用語來表達觀點。這不是典型的自己屁股沒擦乾淨,還嫌別人臭麼。

如果你總是學着別人說一些諸如「情緒價值」之類的話,那隻能說明你的情緒不夠穩定,需要通過物質或其他方式來滿足自己的情緒。最終,只是被隱藏在網絡背後的人或企業所操控罷了。

總之,儘管「同理心」和「情緒價值」這些詞彙聽起來可能很深奧,但其實很簡單,無非就是我們如何更好地理解他人,以及如何控制和表達自己的情感。生活並不像這些詞彙所表述的那樣複雜,只要我們用心感受,用耳朵傾聽,用行動表達,就已經足夠了。

來源 | 呆呆有理(ID:daidaiul)

作者 | 呆呆本人;編輯 | Spring

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早讀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