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旅行 旅遊業下一個風口?
■ 本報記者 薛蕾
法學研究生阿衡畢業後,獨自一人開啓了一場畢業旅行。在長江邊,他偶遇了一個性格相似的年輕人,兩人徹夜長談,一瓶接一瓶的啤酒陪伴着他們閒聊至黎明。在武漢,阿衡沒有去熱門景點,而是隨心所欲地遊蕩。當回憶起這段旅程,他心中浮現的不是岳陽樓的燈火輝煌,而是這段在江邊暢談的難忘經歷。
阿衡的旅行沒有明確的起點和終點,只知道目前,他定好的城市是重慶、武漢、南寧、吉隆坡,中間也有可能穿插別的城市,一切隨緣。談及選擇這些城市的原因,也只有淡淡的一句:"想去就去了。"
阿衡的旅行風格正是時下年輕人熱衷的"情緒旅行"。這種旅行不論時間長短,可以是即興的城市漫步,或是心血來潮的海外行;也不拘泥於目的地,無論是在鬧市中找一個角落讀書,還是在寺廟中靜心冥想,一切都以個人舒適度爲先,是一種以消費者的情感爲主導的消費行爲。
金融投資報記者發現,情緒旅行如今已悄然成爲旅行市場的一股清流。比如,近期流行的靈隱寺叢林生活體驗活動,就是情緒旅行的一個實例。在社交平臺上,情緒旅行的分享日益增多,一些旅行博主專門聚焦於此。並且,這一領域已經有了初步的商業化跡象。浙大城市學院文化創意研究所秘書長林先平在接受金融投資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情緒旅行的趨勢可能帶來長期的行業變革,有望爲旅遊業打開一種新的發展方向,從而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通過個性化體驗追求自我
瑞博是一名大二學生,同時也是個不折不扣的"特種兵旅行"愛好者。對他而言,週末不是用來休息的,而是用來征服的。不論是校園周邊的小山丘,還是遠近聞名的名山大川,只要有機會,瑞博就會背上行囊,向未知發起挑戰。最近的一次泰山之旅,他僅用了一個週末的時間,從成都到山東並登上泰山山頂,週一又神采奕奕地回到了學校。
"我很享受爬上山頂的那種征服感,雖然過程很累,但到了山頂,那種一覽衆山小的感覺,給我帶來的情感衝擊是不可複製的,好像所有的壓力和煩心事都被山風吹跑了。‘特種兵式爬山’幫我找到了釋放情緒的出口,讓我明白了自己的價值所在,這種情緒價值的提供對我很重要。"
璐璐是一名禪修愛好者,每年她都會去寺廟住至少一個月。在禪堂裡,沒有外界的干擾,沒有電子設備的誘惑,只有簡單的木魚聲和誦經聲相伴。在她看來,寺廟禪修爲她提供的是一種深層的情感撫慰和精神滋養,讓她學會了如何在忙碌和壓力中找到內心的平衡,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不平凡的美好。
不管是阿衡的隨性探索,瑞博的極限挑戰,還是璐璐的靜心禪修,三位年輕人的旅行方式雖各有千秋,卻共享着一個核心理念——情緒旅行。不同於傳統觀光遊的"打卡"模式,情緒旅行更看重旅行者的情感體驗和心靈觸動。
據金融投資報記者觀察,對情緒旅行接受度較高的還是以年輕人爲主。前不久,杭州靈隱寺推出的2024年叢林生活體驗活動,將目標羣體定位在23歲至30歲之間。在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分享情緒旅行體驗的用戶也呈現出明顯的年輕化特徵,情緒旅行更受到年輕消費者的青睞。
"Z世代追求個性化體驗,渴望通過旅行表達自我,探索內心世界。情緒旅行提供了一個完美的舞臺,讓年輕人能夠在與自然、文化的深度接觸中,找到情感共鳴,實現自我價值的探索與認同。對於Z世代而言,旅行已不僅僅是身體的遷移,更是心靈的棲息與成長。"在一篇情緒旅行相關推文下,有一條評論如此寫道。
帶火體驗經濟及小衆打卡地
"情緒旅行通過提供更深入的文化和情感體驗,改變了旅遊業的市場生態。它讓人們更深入地理解旅行的意義,而不僅僅是爲了觀光打卡。它也爲旅遊業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一種新的體驗式的旅遊方式。"林先平說道。
事實確實如此。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情緒旅行讓旅行的核心從單純的景點打卡,轉向了體驗的深度與情感的共鳴。這種轉變催生了一系列新型旅遊產品的開發,如沉浸式藝術展覽、特色手工藝工作坊、地道文化體驗等,旨在爲旅行者提供更加個性化和富有情感的體驗。近年來興起的"旅行+藝術"模式,讓遊客在欣賞藝術的同時,也能參與創作,體驗藝術帶來的樂趣,加深了旅行的記憶點。
在上海,一家名爲"情緒容器"的藝術空間通過獨特的沉浸式體驗,讓旅行者可以選擇不同的"情緒劇場"主題,通過與藝術家設計的裝置互動,深入探索個人的情感世界。不僅讓旅行者欣賞藝術,還鼓勵他們參與其中,通過藝術創作表達自我,形成深刻而持久的記憶。這與上海其他知名打卡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景德鎮陶瓷工坊也成了情緒旅行者的新寵。這裡的手工藝作坊提供了親自動手製作陶瓷的機會,讓旅行者沉浸在古老技藝的傳承中,親手塑造作品,體驗陶瓷藝術的魅力,而這樣的方式對景德鎮的旅遊產業也有較大的促進作用。今年端午假期,景德鎮共接待遊客90.73萬人次,同比增長104.81%,在年輕羣體中熱度暴漲。
情緒旅行的風靡,不僅改變了旅行者的偏好,也爲一些原本較爲冷門的旅遊目的地帶來了生機。從旅遊訂單增速來看,據攜程數據顯示,今年"五一"期間,安吉、桐廬、都江堰、陽朔、彌勒、義烏、婺源、景洪、崑山、平潭等爲小衆縣域旅遊目的地,旅遊訂單平均增長36%。
線上旅行預訂平臺競爭加劇
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情緒旅行作爲一個相對新興的概念,其市場尚處於起步階段,特點是以消費者的個人情緒爲導向,主觀性強,難以形成單一的行業巨頭。旅行社雖然嘗試推出與情緒旅行相關的"套餐",但這類產品並不多見,市場仍以個人分享和小型團體遊爲主。
據金融投資報記者觀察,旅行博主在該行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們分享個人的旅行路線、心得與攻略,吸引志同道合的粉絲加入特定的主題旅行。這種形式的組織者通常會與特定平臺合作,爲參與者提供優惠的預訂服務,從而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商業模式。
據瞭解,博主和組織者主要通過與線上旅行預訂平臺的合作來盈利,利用自身的影響力引導粉絲在指定平臺上預訂旅行相關服務,從而獲取佣金或分成。此外,品牌贊助收入和廣告收入也是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
因爲行業較爲小衆,入局該行業的人才較少,加之情緒旅行主要看消費者追求什麼,與博主是誰沒有太大關係,故此博主之間的競爭並不激烈,反而是線上旅行平臺的競爭更爲激烈一些。
畢竟,當下在線旅行平臺的競爭正逐漸從單一的價格戰轉向內容營銷和社羣運營。隨着直播電商的興起,旅遊消費模式發生了改變,從以往的決策流程演變爲"種草""購買同款"等新模式。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以及東方甄選等新興電商,紛紛涉足文旅領域,成爲在線旅行平臺的新對手。
以攜程爲首的在線旅行平臺內容以PGC(機構生產內容)爲主,自上而下,導致傳播效率並不如快手或者抖音等UGC(用戶生產內容)爲主的旅行內容。近兩年,在攜程公司管理層以及財務報告中,鮮少提及內容戰略的表現,這就導致難以收穫第二增長曲線。
所以,這就很好理解爲什麼傳統線上旅行預訂平臺不得不調整戰略,加大在內容營銷和社羣建設上的投入,以期通過提供優質的內容和體驗來吸引用戶,從而穩固市場份額。通過與博主的合作引流,獲得更多社羣粉絲流量,這或許是在線旅行平臺們實現變革的第一步。
而這可能僅僅是開始。有業內人士表示,未來,線上旅行平臺的競爭將更加激烈,除了價格優勢外,內容創新、用戶體驗和社羣互動將成爲關鍵的競爭力。平臺需要不斷優化算法,精準匹配用戶的情緒需求,同時加強與KOL和MCN機構的合作,利用直播和短視頻等新媒體形式,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旅行產品,以適應市場的新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