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進補辣油麻 胃食道逆流易發病

企劃特輯

受訪醫師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教授蔡成枝醫師天氣轉涼,不少人喜歡吃補養身,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來者不拒,小心吃出健康問題。醫師表示,立冬進補多是高油脂、高蛋白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一旦食用過量,不僅容易刺激胃酸分泌,高蛋白食物還會讓胃的排空時間變慢,增加胃食道逆流發作機率

「秋冬季節容易好發胃食道逆流及腸潰瘍出血,求診患者比起春夏多出二至三成。」高雄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系教授蔡成枝醫師說,天冷容易情緒憂鬱,胃食道逆流症狀會較明顯,加上冬令進補若前一晚食用高油脂、高蛋白補品,容易刺激胃酸分泌,而睡覺平躺也會導致胃酸逆流到食道,氣體容易衝上來,造成不少人出現心口灼熱、溢酸水、打嗝、胸痛等明顯夜間症狀,甚至影響到白天精神。

除了反胃、火燒心、胸痛等典型症狀,部分胃食道逆流的求診個案還會出現咽喉部燒灼感覺,喉嚨常有卡卡等異物感,或聲音沙啞誤以爲是感冒、慢性咳嗽、氣喘、胸痛等非典型症狀,少數患者甚至有中耳炎牙齦潰瘍情形,四處求診卻不知是胃食道逆流引起。

由高雄長庚、高雄榮總、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臺北榮總的多家醫學中心團隊所組成的臺灣研究團隊,長期追蹤胃食道逆流患者長達6、7年發現,傳統質子幫浦抑制劑(PPI)藥物可抑制胃酸分泌,緩解胃食道逆流症狀,但仍有30%的人屬於難治療的胃食道逆流,即使用藥依舊會出現明顯夜間症狀,嚴重干擾日常生活。蔡成枝醫師曾收治一名40歲女性高階主管,工作壓力大,常吃火鍋或辛辣刺激性食物、咖啡來抒解壓力,導致嘔胃酸等胃食道逆流症狀加劇,一開始服用傳統PPI很有效,但因忙碌常忘記飯前吃藥,導致藥效遞減,夜間症狀愈來愈明顯,甚至惡化爲重度胃食道逆流,併發食道狹窄;蔡成枝醫師表示一旦任由胃酸長期侵蝕食道而不治療,還可能病變成巴瑞特氏食道(Barrett)或食道腺癌

爲避免胃食道逆流惡化,女子從改變飲食習慣及用藥物治療兩方面着手,少吃火鍋及辛辣食物,並照醫囑連續8周服用新一代的質子幫浦抑制劑(PPI),胃食道逆流症狀大幅改善,至今2年多來症狀發作頻率減少許多;胃鏡檢查也觀察到明顯改善,原本重度食道黏膜破裂,如今已經恢復到正常狀態。

蔡成枝醫師解釋,傳統PPI必須在飯前服用,但很多患者常在飯後用藥導致無法抑制胃酸分泌,影響服藥順從性。不過,新一代PPI不需要飯前服用,具有雙重緩釋作用,可分別在小腸近端遠端分段釋放藥劑,延長藥效作用時間至夜晚,大幅降低胃食道逆流的夜間症狀。患者若能配合三餐適量,不再暴飲暴食及少吃高油、高蛋白、高熱量等刺激辛辣補品,並且遵循醫囑持續服用藥物不自行停藥的治療原則,就算難治型的胃食道逆流症狀也能大幅改善。

根據高雄長庚等臺灣研究團隊長期研究指出,國內胃食道逆流盛行率約15%到20%,平均每5人就有1人深受困擾,即使藥物治療效果優異,若患者未配合醫囑用藥及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高達50%的人症狀會再復發。

蔡成枝醫師建議,胃食道逆流患者應少吃油炸高脂太甜太酸、辛辣、發酵類食物,不妨適度減重,遵循別穿太緊衣物,睡前2小時勿進食,餐後不立刻平躺等原則,藉由藥物及飲食生活習慣雙管齊下方式,胃食道逆流有機會不再找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