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技和戰術

經典賽臺日大戰中華隊拚勁十足,日本球評動容。(圖/翻攝自緯來)

新石

中華隊在經典賽裡面,先盛後衰,先是打贏了澳洲、荷蘭,後來敗給了韓國、日本,特別是後面的東亞之戰,明明是旗鼓相當的比賽,結果卻差那麼一點,就是那麼一分決定了勝負。

像這種國際性激烈的比賽,一點點小差池就是勝負的關鍵,不止比球技、也比抗壓性和心理強度,更比教練智囊團戰術運用

孫子兵法始計篇第一里面講道:「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不備,出其不意」。

依我的看法,韓國隊日本隊或多或少用了孫子兵法當中的這些概念,只是我們不自知而已! 譬如說「怒而撓之」,韓國隊的確用激將法讓我們非贏他們不可,這樣的憤怒就像兩面刀,有時候實力倍增,有時候卻會因怒壞事,不管如何當非贏不可的壓力加上憤怒時,能夠在關鍵時刻不失常,真的需要一個非常高的修養。

至於日本,我不得不承認真的是老謀深算,先放出風聲王建民的伸卡球,也沒有把俱壓制力的投手拿來先發,演足了「哀兵之計」,然後來個「強而避之」、「能而示之不能」,就像誘兵之計一般,先示弱看起來不行,誘敵深入,最後在決勝局決一死戰,我們是恨不得王牌先出,先搶個頭採,日本是王牌留在後邊,以口袋的深度和運用的巧妙而言,中華隊愈到後面就開始愈難招架人家拿下駟對我們上駟,上駟對我們中駟、中駟再對我們下駟,兩勝一敗還是贏,可見得人家真的比我們肯研究老祖宗學問,然後在球場上克敵制勝。

而且打韓國隊已經打出我們的弱點,那就是愈到後面愈不容易堅守,所以打中華隊決不能攖其鋒,反而要到後面「亂而取之」,對日韓兩戰其實輸球模式都一樣,當這樣的模式建立以後,要打中華隊,其實沒有太大的難度。

我的意思是,如果我們還在以爲是一球兩球決定了比賽結果,那就太小看日本、韓國或棒球這種比賽了,凡是在比賽中要獲得勝利,都需要經過精密的計算,任何的大小細節都需要計算在內,這也是中華隊明明擁有奪冠的實力,可是最後都和冠軍失之交臂的原因所在,擁有關羽張飛趙雲這些猛將,又有天時和地利,沒有孔明謀略,最後還是不免功虧一簣罷了!

就像孫子兵法始計篇裡所言:「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或許我才疏學淺、眼光不夠銳利,從這個角度來看,中華隊在應敵上看不出有太多套應變取勝的劇本反觀日本隊強將勇兵到後面還能撐得住場面,強弱之勢就看出來了,勝敗之機也可以知曉了!

在策略這個層面上我並沒有看到章法對方恭維並沒有用謹慎自守去消毒,反而覺得非勝或必勝不可,當心境浮動,對方要攻城掠地就有了可趁之機了!

想當年楚漢相爭項羽跳出來找邦單挑,劉邦跟他說:「大丈夫鬥智不鬥力!」枉費項羽有萬夫不當之勇,最後還是兵圍垓下烏江自刎,有勇還要有謀,但願臺灣棒球不要老是當項羽,偶而噹噹老謀深算的劉邦,有勇有謀、該贏就贏,不要老是讓人覺得想要贏球就是差那麼一點,這種點數,我們身爲球迷的可不想蒐集。

●作者新石,宜蘭,國小教師。簡介表示,這個世界應該更好,所以就把想像的世界透過文字寫出來,只要大家相信這個閒居偶得的一點小小觀念或想法有成真的可能,這個世界就會慢 慢改變,這就是他的初衷--分享自我、改變世界,至於自己只不過是一個人,一個充滿想像浪漫的讀書人,似乎是嬉笑怒罵,卻是虎嘯龍吟,如果以詩來言志就 是:「漫步田光一畝間、前塵往事在眼前、風流瀟灑不敢問、特立獨行一片天!」。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文章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