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根寶:我的人生就是用來搞足球的
年近77歲的徐根寶,還不想出自傳,因爲他的足球故事“還沒有完”。
徐根寶經歷過中國足球的生機勃勃萬象更新――在甲A時代,他先後率領兩支球隊捧起聯賽冠軍獎盃。風頭一時無兩之際,2000年,此前從未踏上過崇明島的徐根寶卻做出了常人無法理解的選擇,在一片荒地上開始搭建他自己的“綠茵王國”。足球人生的下半場就此開啓,一轉眼,20年。
這期間,徐根寶將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才俊送出崇明島,佼佼者更是成了中超時代響噹噹的球星。
如今,站在據守長江入海口的一方草皮之上,徐根寶回首30餘年的執教之路,坦言道:“我不是成功教練,而是繼續努力的教練。如果我們培養出的球員能代表中國足球衝出亞洲,那算是成功。現在即使我培養出了這麼多中超球員,即使培養出了武磊,還不是成功。就像我在2017年拿到中國金球獎最佳本土教練獎時所說的,‘這個獎是鼓勵獎,不是最佳獎,鼓勵我要繼續努力’。”
“十年磨一劍”,結果一干就是20年
2000年黎巴嫩亞洲盃,中國足球隊闖入四強,與日本隊狹路相逢。當時那支國家隊,是當之無愧的亞洲一流。一年後,球隊闖入日韓世界盃決賽圈;2004年亞洲盃打入決賽,平了歷史最好成績。
但是,亞洲盃決賽中被日本隊踢了個3:1,讓徐根寶意識到了危機。
“當時一看日本國家隊,不得了,怎麼好球員這麼多呢?而且技術這麼好。1999年我帶大連萬達在重慶打亞俱杯,碰到日本球隊,他們已經很有章法,即便輸球也不亂。我們當時儘管贏了,但我們基本是讓人家壓着打,進球靠的是反擊,整體的攻防能力和戰術素養日本球員是比我們強的。所以當時我感覺到,我們要趕上去,一定要有球星。”
很快,這個理想被徐根寶寫在了基地的牆上:“足球明星的搖籃,走向世界的希望。”直到現在,這句口號仍是他堅守的方向。
爲了實現這個理想,徐根寶在崇明島陸陸續續掏出了自己的800多萬家底。但最終,這個數字增加到了3300萬。“我當時提出‘十年磨一劍’,磨完就走了,想着幹完十年我也將近70歲了,就把基地這塊地還給縣政府。但是,隨着投入的錢越來越多,需要貸款,當時的領導建議我把這塊地買下來,用做銀行貸款的抵押,我才把這塊地買下來。”
事後,徐根寶對當時的這段經歷的評價是:“順風順水,歪打正着。”
轉眼過去21年了。以現在的結果反推當年的決策,人們總愛貼上“眼光”、“運氣”和“精明”的標籤,徐根寶對此不以爲然:“我辦基地的動機,就是爲了讓中國足球出球星。當時有位房地產商是球迷,找到我,上海鬧市區的一個樓盤投資500萬,很快能掙大錢,但我已經下決心把錢投到崇明島了。後來基地旁邊還有300畝地,300萬就可以拿,現在起碼值兩個億,但當時沒錢呀。所以說,我的人生就不能搞房產,我的人生就是用來搞足球的。”
爲了足球,也要賣起“根寶餛飩”
基地掛牌的同一年,徐根寶拾起上海中遠隊的教鞭,時任俱樂部董事長的徐澤憲問徐根寶:“根寶,你在崇明島投入3000多萬‘十年磨一劍’,什麼時候能有回報?。”徐根寶回答:“不知道。”徐澤憲說:“我們做生意的人,如果一年到一年半見不到回報,是不會投的,你投出去3000多萬,不想着回報?”
一個賽季之後,徐根寶把中遠隊帶進了甲A聯賽。他的投資,不斷砸在荒地上,砸在一幫十來歲的孩子身上,依然看不到回報的希望。
徐根寶回憶道:“當時基地基本都是荒地,有些地用來種大頭菜,要不就是糞坑。” 基地周圍被二十多米高的叢林包圍,置身其中,與世隔絕感油然而生。用徐根寶弟子范志毅的話講:“晚上拿機關槍對着外面掃射,都掃不到人的。”即便在20多年後,在基地旁邊想找個小鋪吃幾個包子、一碗餛飩,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板凳要坐十年冷,年輕教練耐不住寂寞,徐根寶就帶着曾經一起在南京部隊隊踢球的老夥伴們紮了根。
出身於崇明根寶足球基地的朱辰傑,隨基地1999―2000梯隊一起爲上海申花效力。
2000年7月,根寶基地組建了第一支球隊,包括曹�S定、王�齔�、呂文君、柏佳駿等一批球員都在其中,沒過多久,張琳�M被引薦入隊,姜至鵬被他的父母送上了崇明島。2002年底,徐根寶收到了昔日弟子李紅兵的一封信,信中向他推薦了一名叫武磊的小球員……“這一批球員,有的是我挑的,有的自己找過來的,更像是一種緣分。我在這個地方待了20年,悟出了很多道理,‘人在做,天在看’,你盡力了,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所以我要謝天謝地謝人,這個就是天時地利人和,你不承認不行。”
基地創辦之初,徐根寶沒有把太多精力放在孩子的訓練上,因爲當時最大的危機是如何活下去。徐根寶說:“那時最艱苦的時候,下個月工資能不能發都不知道。”
徐根寶手把手指導朱辰傑
基地近100名小球員,每月只繳納600元生活費,不僅無法爲徐根寶帶來收益,每年還需要人均補貼近2萬元。徐根寶回憶道:“當時有些人說,‘給你100萬,培養我的小孩’,我說不行,你給我100萬培養不出來怎麼辦?我的目標就是培養球星,看中的是他們的天賦,所以我就給這些孩子貼錢、補錢。不過到了第二年,我還是跟家長說了,這600塊實在是吃不消了,你們增加200塊,以後你們總能得到回報的。”
此外,貸款每年將近150萬的利息,也是徐根寶面臨的棘手問題。萬般無奈之下,他將基地一分爲二,一半留給球員住宿,另一半改造成了賓館,基地也被設爲旅遊景點,遊人參觀收5元錢門票,後來漲到10元。
性格中有一份傲氣的徐根寶,爲了生存,放下了身段。
在基地裡,徐根寶陪吃飯、陪喝酒、陪照相,賣簽名足球、賣“根寶餛飩”,一個月算下來,營業額居然達到了30萬元,“去掉一半的成本,一個月十幾萬的收入,可以還利息了,還有一部分可以補貼給孩子們。”
成就感不是來自球隊捧起冠軍獎盃的時候
在遊客面前,徐根寶流露出的溫和一面,在他弟子看來是罕見的。
高洪波(左)是徐根寶的得意弟子
徐根寶帶出來的李紅兵、高洪波等人都曾經表示,很想和徐指導親近地聊天,但又有點害怕接近。
17歲進入南京部隊隊,徐根寶就離開了上海。部隊的經歷、28年的北方生活,在他的性格中加入了強硬、固執的因子。火暴的性格伴隨訓練時的大聲呵斥,常令球員感到無所適從,“我帶的球員,一開始的3個月到半年不會踢球了,高洪波、李紅兵、范志毅他們都經歷過,爲什麼?我在改你那種不正確、不合理的動作,改完以後他們自己會說,‘喔唷,徐指導你這一改完真是海闊天空’。”
徐根寶在訓練中非常嚴格
對弟子“不敢親近”的評價,徐根寶還有些微詞,“訓練當中你踢得好,我也表揚的”,想了想,他又補了一句,“不行的時候,要上去抽的。”
如今,徐根寶又把自己的全部心力傾注到了基地裡2006―2008這三支球隊的50多個孩子身上,“我這兩天問我們的老教練王仲春,06、07這批小孩現在比得過武磊、張琳�M他們那一撥嗎?王教練說這批小孩更強。之前因爲忙於基地的事情,我2007年纔開始自己帶武磊這些球員,而現在這批孩子是我一直在場邊當教練帶起來的。”
從甲A時代上海申花的“搶逼圍”開始,徐根寶一直是個強調作風的教練,在他看來,即便球員身體看上去有些瘦弱,也必須能跑能搶,“踢球需要天賦,有的人傳完球就不動了,在場上犯懶,還有的對抗時不拼,你去搞什麼?選才就要選能拼的、能跑的,小孩對球有慾望,要熱愛足球,這是最重要的標準。”
在基地封閉的環境裡,徐根寶得以把自己鐵腕治軍的管理標準貫徹到每一個細節。
在食堂,徐根寶將兩盤吃剩的“根寶餛飩”安排好了打包的主人,站起身,等所有人走出食堂,然後“啪”的一下,關上了燈。范志毅回憶說,“他操的心實在太多了,可以說是事無鉅細。連廚房用什麼調料,基地來了客人給人家擺什麼樣的筷子,他都要親自管。”
徐根寶並不否認,嚴格管理之下,隊員們的生活相當枯燥:兩週放一次假,平時不允許使用手機和電腦,也很少有時間看電視。至於抽菸喝酒,更是禁忌中的禁忌。
從基地的第一批隊員開始,孩子們都要到部隊軍訓,進飯堂要唱歌,被子要疊得方方正正。武磊看到小隊員軍訓的影像資料,給徐根寶發信息說:“我也去過。”徐根寶回答道:“你是第二批。”
徐根寶半開玩笑地說:“現在武磊他們回來睡在基地裡,被子亂七八糟的。成年了,沒辦法約束了。”
天津全運會男足18歲以下年齡組決賽中,上海隊奪得冠軍。這也是徐根寶麾下的球隊幫助上海男足連續三屆在全運會上稱霸。
對於嚴厲的徐根寶而言,他最願意經歷的人生幸福,不是帶領球隊捧起冠軍獎盃的一瞬,而是昔日弟子在過年時帶着禮物齊聚基地的時候,“看着他們,有一種成就感,我們這個基地能出這麼多足球人才,這種成就是切身的,其樂無窮。”說到此處,徐根寶的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
不要轟轟烈烈 就想馱着孩子們一步一步往前爬
根寶基地的轉機出現在2005年底。上海東亞集團投資的上海東亞足球俱樂部正式成立,根寶基地和東亞集團各佔股份的60%和40%。東亞集團一年300萬的投資加上賓館收入,徐根寶終於鬆了一口氣,馬上花50萬給球隊配上了法國外教,而這批最大才17歲的孩子,開始從2006賽季起征戰乙級聯賽。
上海東亞隊的第一場乙級聯賽是對陣安徽九方,徐根寶回憶,當時兩隊根本“對不上牙”,青年軍0:2輸掉了比賽。2007年法國教練離任,徐根寶正式接手球隊,“當時球隊有300萬東亞集團的投入,再加上2007年正好趕上2009年全運會組隊,體育局購買服務給了球隊300萬,這樣我們有600萬打乙級聯賽,當年我們就衝甲成功。2009我們拿了全運會冠軍,還差一點衝上中超,當時有球員哭了,我說你們哭什麼?水不到渠不成,你們能力不夠。”
2010年,徐根寶第一次在轉會市場得到了回報,球隊賣掉了張琳�M、曹�S定、姜至鵬等5名球員。徐根寶說:“我當初賣曹�S定300萬,張琳�M800萬,這個價格是比較理智的, 當時我們基地一年開銷要1000來萬,你不可能10年纔出這一批人,後面每年都要有。回頭來看,我在運作上是成功的。但這個成功我不是刻意的,是順其自然的,人家買球員、東亞和上港融資、體育局購買服務等等,我靠這種方式生存下來,而這種生存又不是我事先想好的。”
憑藉着厚實的人員儲備,上海東亞隊在2012年賽季衝上了中超聯賽。出色的戰績爲徐根寶帶來了政府的支持和贊助商的青睞,2013賽季,上海上港集團開始贊助球隊,再加上銀行贊助,達到了7000萬,這在當時已經進入“金元時代”的中超聯賽而言,並不算大投入,東亞隊拿到了第九名。2014賽季,球隊靠着八九千萬左右的投入,打到了第五名。2014年10月,上港集團以近2億元全資收購上海東亞足球俱樂部,收購對象包括一線隊、預備隊和U17梯隊。
徐根寶說:“過去是我們自己培養出一批隊員以後,轉給人家。現在我也在嘗試新的模式,比如爲上港俱樂部代訓年輕球員,由俱樂部來購買服務。起碼能解決我現在的生存問題,讓我能夠沿着這條路持續發展下去。”
“現在是腳踏實地的時候,我們不要轟轟烈烈,就要腳踏實地去做點實事。”如今, “十年磨一劍”的徐根寶還想再幹一個十年,“干與不幹,不是我決定的,要順應潮流與運勢,現在繼續幹,說不定又能出一批人,再幹10年,我就是87歲。”徐根寶永遠不變的茶色鏡片背後,依舊閃爍着期待挑戰的光芒。
在基地大門處,徐根寶曾指着一座烏龜石雕對客人說:“它對着的方向就是上海。我就像這隻烏龜,十幾年來馱着孩子們一步一步往前爬。”
“根寶是個寶”。作爲中國足球60餘年的親歷者和見證者,徐根寶依然走在時代的前列。他既勇於在大江大海中弄潮,也甘於在寂寞的島上堅守。一成不變的,是他仍將自己一次次置身於球員教練時代經歷的絕境之中,又一次次置之死地而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