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器官移植短缺難題,西班牙有什麼高招兒?

(原標題:求解器官移植短缺難題西班牙有什麼高招兒?)

新華社上海5月9日電(記者高蓓 袁全 仇逸)2015年開始,中國宣佈廢除死囚器官使用,公民自願捐獻成爲器官移植的唯一合法渠道。當年,中國器官移植手術達到了歷史最高值10058例,2016年進一步上升到15000餘例,增幅逾50%。

“器官捐獻事業的春天來了。”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長、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說。

不過,中國器官捐獻百萬人口的年捐獻率儘管從2010年的0.03上升到2016年的2.98,但依然處於中下水平。

中國現階段器官供需比是1比30,器官短缺依然嚴重。放眼世界求答案,西班牙的成績引人注目:據西班牙國家移植組織的數據,2016年該國百萬人口的年器官捐獻率達到43.4,創下新高;事實上,西班牙的器官捐獻率已連續多年居世界首位。

中歐器官捐獻領導力培訓專業技術輸送項目”9日在上海啓動。器官捐獻,西班牙有什麼高招兒?新華社記者帶着這個問題進行了調研採訪。

難題:器官捐獻率低 對策:建立高效、專業化運作機制

西班牙的器官捐獻政策採用“推定同意”原則,即如果公民不在生前表示拒絕捐獻器官,則推定爲同意捐獻。但是西班牙國家移植組織的研究發現,使西班牙創下最高器官捐獻率的成功關鍵並不是因爲實施“推定同意”的政策。該組織認爲,成功的關鍵在於設立高效的器官捐獻與移植組織架構及運作機制,並讓器官捐獻朝專業化方向發展

西班牙模式建立了法律、經濟、政治、醫學等多方面的合作機制,設立西班牙器官移植組織,使之成爲移植系統裡最重要的機構,對整個捐獻和移植系統提供後勤保障、協調服務工作,包括器官分配、運輸、等候移植患者名單、統計等,以確保無論在這個國家的哪個角落需要進行捐獻和移植都能快速有效地進行。

西班牙在醫療機構內設立專門的器官捐獻協調科,支持由重症監護科(ICU)醫生擔任器官捐獻科主任或者器官捐獻專業人員協調員),並由重症監護科、急診科腎內科神經外科、移植外科等不同學科或移植相關學科的專業醫務人員擔任器官捐獻管理人員,負責器官捐獻臨牀及協調管理相關工作。把器官捐獻作爲醫學意義上的一種臨終“治療”,就是當患者救治無效時,ICU所做出的下一步臨終處理,把器官捐獻在ICU變成常態化醫療規範。

難題:有資質醫院和醫生短缺 對策:着重加強專業教育及認證

2016年中國有4080例公民捐贈,但是當年心臟移植手術只做了380多例,肺移植手術204例,大量心、肺器官被浪費,因爲沒有足夠的有資質的醫院和醫生。中國每年等待器官移植者實際人數爲兩萬多人,而全國只有幾百位器官移植醫生,能夠開展的手術在1萬例左右。具有器官移植手術資質的醫院只有170多家,其中肝移植70多家,腎移植90多家,心臟移植的20家,肺移植的還不到20家。

2016年西班牙共有2018名捐獻者,完成了4818例器官移植手術,其中包括2994例腎移植、1159例肝移植、281例心移植、307例肺移植、73例胰腺移植、4例腸移植。等待器官移植的名單從前一年的5673人減少到了5477人。

西班牙重視器官捐獻的專業化發展,專家需接受專業培訓及認證。國際不同學會的共識或專業指南幫助各地不斷提高器官捐獻和移植的質量和效率。自1991年,西班牙聯合多國專家,建立器官獲取教育項目,已培訓來自100多個國家的12000多名醫學專業人員。

今天在上海啓動的中歐器官捐獻領導力培訓和專業技術輸送項目,是歐盟委員會資助的公益性高等教育項目。項目將匯聚中歐高等教育領域和器官捐獻移植領域專家,開展專業技術輸送,旨在中國建立一個醫學領域的高等教育研究生新課程,並在中國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的器官捐獻國際導師及專業醫務人員。

難題:傳統觀念難接受 對策:做好大衆傳播提高認可度

中國傳統觀念認爲,“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將自己的器官捐獻是不孝,或者認爲捐贈剛死去的親人的器官是對死者“亡靈”的不敬。

國際器官捐獻與獲取協會主席、西班牙巴塞羅那大學教授馬蒂·馬尼亞利奇指出,四五十年以前西班牙民衆也普遍有類似的觀念,但該國通過最近30多年的努力,通過媒體傳播,並在醫院、社區、以及其他公共場所開展推廣宣傳活動,以合適的方式讓民衆瞭解捐獻和移植的知識,提高對捐獻的認可度,使民衆認識到捐獻器官能幫助拯救別人的生命,是人間最大的善行,認識到如果捐贈者人數不增加,那麼等待捐贈的名單會越來越長,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自己成爲捐贈者並動員身邊的其他人加入捐贈者行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樣就能拯救更多生命。西班牙還注重培訓信息發佈者,迅速有效迴應消極信息和進行危機處理,營造全社會對於器官捐獻的積極輿論環境。

難題:器官捐獻協調員稀缺 對策:建立多層次協調員機制

西班牙有三個級別的協調員機制:國家、省級和醫院層面。全國委員會,由國家和省級協調員代表組成,負責行政和專業兩個層面之間的協調工作。

西班牙醫院的協調員百分之八十由ICU醫生兼職擔任,他要在ICU室觀察和見證全過程,該協調員直接受醫院領導,而獨立於移植團隊,他也和國家及省級協調機制保持溝通。

協調員機制對參與其中的醫生護士開展持續的培訓,包括供體發現、法律事務家屬溝通等方面。

難題:志願捐獻手續煩瑣 對策:網上捐獻便利化

目前,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的網上登記系統略顯複雜。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目前在支付寶醫療服務平臺上線“器官捐贈登記”功能,可實現一鍵登記,方便了很多。

西班牙公民在網上申請器官捐獻,手續非常簡便。即使生前不做申請,也推定爲是同意捐贈,當然最後在臨牀實踐上還是要徵求家屬的意見。

難題:民衆擔心移植費用高 對策:納入醫保體系

西班牙把器官移植納入全面的醫療保障體系,患者不用支付移植費用。但政府對醫院進行經濟支持和激勵補償,使得一些小醫院也能完成器官獲取和移植手術。

正因爲西班牙有一套完善的器官捐獻和移植系統,使得該事業能高效率地發展,世界衛生組織在全世界推廣“西班牙模式”,很多國家已因此取得了矚目的效果。當然,每個國家的具體情況不同,正如曾親自完成了150多例器官捐獻的協調員、上海仁濟醫院陳小松醫生所說,中國一定要在借鑑別國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出一條符合自己國情的道路。

(原標題:求解器官移植短缺難題,西班牙有什麼高招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