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第一代網紅城市,我後悔了

作爲鼻祖級網紅旅遊城市,威尼斯終於決定成爲一個收費的“威尼斯樂園”。

經歷了遊客預約制、禁止大型遊輪停靠、限制旅行團人數等遏制“過度旅遊”的措施後,威尼斯市長路易吉·布魯尼亞羅宣佈,將從今年4月25日起,對一日遊旅客收取5歐元(約合人民幣39元)的“入城費”。

這個醞釀了幾年的計劃,被威尼斯政府寄予厚望——“利用財務槓桿來勸阻那些沒有預訂進入城市的人”。顯然,對於從世界各地奔赴水城威尼斯“圓一場夢”的旅客而言,區區幾歐元的入城費還不足以成爲有力的“逐客令”。

△ 旅遊旺季,威尼斯“購物街”人滿爲患。(圖/紀錄片《我愛威尼斯》)

與絡繹不絕的遊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威尼斯城區常住居民數量的逐年下降。

在威尼斯當地,有市民擺出“威尼斯死亡倒計時”電子顯示器,以此反對這座城市引以爲傲的旅遊業。顯示器上寫着:威尼斯當地常住人口已經從1957年的17.4萬,下滑到如今的不足5萬人。

而到訪威尼斯的遊客數量依然在逐年攀升,如今已突破3000萬關卡。這意味着平均每天有超過8萬的遊客要踏上面積只有7.8平方公里的威尼斯主城區。在旅遊旺季,這個數字甚至能飆升到一天40多萬,遠超當地原住居民人口。

△遊人如織的威尼斯,正在成爲威尼斯人不得不逃離的“家”。(圖/Unsplash)

“也許我們也會成爲博物館中的遺物”“威尼斯人可能會先於威尼斯城消失”……在當地人看來,威尼斯對旅遊業的過度依賴,正在無形中慢慢“殺死”這座城市。

沒去過意大利,

但你一定去過“威尼斯”

坐在搖曳的貢多拉上,跟隨蜿蜒狹窄的河道穿過一道道橋樑,身後穿着黑白條紋衫的外國船伕精神抖擻地“營業”,兩邊是色彩斑斕的繁華商鋪,擡起頭還有永遠不會下雨的“藍天白雲”……所有你想在威尼斯體驗的意大利風情,在大連、澳門都有“同款”。

澳門威尼斯人酒店、大連威尼斯水城、貴陽威尼斯網紅街、上海恆大海上威尼斯小區……形形色色的“東方威尼斯”在中國落地生根,在實地體驗真正的威尼斯風情之前,大多數國人已經看膩了。

於是,對於許多中國遊客而言,真正的威尼斯也不再是那座帶來驚喜和意外的夢中之城,而是“千篇一律”的網紅打卡點了。

△美國拉斯維加斯威尼斯人酒店。(圖/Unsplash)

“要想不痛恨,只有走到威尼斯的世俗生活裡去。”曾在威尼斯旅居三個月的作家阿城,給威尼斯的最佳賞味期限是“一個星期剛好,印象飽滿細緻”,“如果待超過半個月,就會開始無聊,以致厭惡”。

然而,對於絕大部分遊客而言,一個星期的時間太過奢侈,在一兩天匆匆一瞥的印象裡,威尼斯幾乎和所有網紅城市帶來的觀感並無二致:人太多、東西太貴、體驗太差。

△里亞託橋上,總是擠滿密密麻麻的人羣。(圖/Unsplash)

威尼斯的遊客能多到什麼程度?——“地上是人,橋上是人,水上還是人。”這幾乎成了某短視頻軟件裡,威尼斯vlog的洗腦文案。

“日落的鐘聲響起時,我要在嘆息橋下吻你。”關於嘆息橋的浪漫想象,隨時會被浩浩蕩蕩的遊客們衝散,你甚至連戀人的手都牽不住,更別提在橋上靜靜欣賞、談情說愛。

從黎明破曉前到日落黃昏時,里亞託橋上永遠趴滿了舉着各種“長槍短炮”的遊人。唯有當午夜降臨前,人潮退去後,你才能聽見狹窄空蕩的小巷中,傳來似有若無的嘆息。

△威尼斯的浪漫,大概只存在於文學與藝術中。(圖/《情定日落橋》)

莎士比亞筆下的《威尼斯商人》,曾描繪出這座一度風光無限的共和國商市的風貌,如今旅客們只能用自己的錢包與真正的“威尼斯商人”逐一過招。

遊客專供的貢多拉,得分時段收費,白天80歐元半小時(約合人民幣630元),晚上七點以後漲到100歐元半小時(約合人民幣788元)。一艘貢多拉可以坐6個人,只接受包船。如果想一邊遊船一邊唱歌,你還得另外聘請專職“歌手”。

這座“漂浮”在亞得里亞海上的城市,所有物資的進入都必須通過海運,因此城內的物價平均比外面高1~3倍。如果計劃在著名的“歐洲客廳”聖馬可廣場悠閒地坐着喝一杯咖啡,那你得準備好爲“天價賬單”買單——10歐元一瓶礦泉水、11.5歐元一杯expresso,18歐元一杯拿鐵(分別約合人民幣79元、91元、142元)。

△聖馬可廣場。在這裡吃薯條,你甚至還得自己花錢買番茄醬。(圖/Unsplash)

當你拿着“天價賬單”找店員理論時,他大概會心平氣和地和你解釋:“Ciao,你本可以站着喝。”因爲坐在廣場上喝咖啡可以觀賞現場管絃樂隊表演,故收費較高;而在咖啡館吧檯站着喝咖啡,只需要1.25歐元(約合人民幣10元)。所以,其實你買的不是咖啡,而是附贈一杯咖啡的現場演出門票。

和所有網紅景點一樣,在威尼斯,你同樣得提防所有對你過分熱情的陌生人。遇到“熱情”送花、放鴿子糧、戴手鍊的人,記得一定要拒絕,這樣對你的錢包比較好。

關於威尼斯,互聯網上有太多“避雷指南”,但這依然無法動搖全球遊人“打卡”的決心。

△阿城在《威尼斯日記》寫道:“威尼斯像‘賦’,鋪陳雕琢,滿滿蕩蕩的一篇文章。華麗亦可以是一種壓迫。”(圖/Unsplash)

除了有趣而獨特的水城生態景觀,威尼斯還凝聚着文藝復興的精華。遍佈全城、讓人目不暇接的文化遺產,完美契合遊人對一座旅遊文化城市的所有期待。

然而,這就像一頓看起來豐盛誘人的自助餐,細品時往往乏善可陳。“非常符合多數旅客不喜歡粘滯歷史卻喜歡瀏覽歷史的中學生心理”。餘秋雨的總結可謂一針見血,走馬觀花式的威尼斯打卡之旅,也許正是大部分遊客唯一做到的。

逃離威尼斯

遊人如織的威尼斯城裡,每日都有原住居民在悄無聲息地逃離。

數據顯示,近年來,威尼斯平均每天流失居民2.4人。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他們眼睜睜地看着當初那個寧靜悠閒的小城,變成喧囂而混亂的主題樂園,這是他們不得不離開的理由,也是他們不願再回去的心病。

毫無疑問,如今旅遊業已經成爲這座曾經不可一世的海上商業帝國的唯一支柱。

△唯有漫天飛舞的鴿子、海鳥,提醒着遊人誰纔是這座城市的主人。(圖/Unsplash)

旅遊業除了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還推動了餐飲、住宿、交通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據威尼斯市政府統計,2019年威尼斯旅遊業創造了至少30萬個崗位。威尼斯還有相應的職業保護制度,例如貢多拉船伕只能由世代居住在威尼斯的原住民擔任。

這一切的代價是,威尼斯人必須將自己的家園和生活全部“出賣”。

遊客過多,推高了當地物價、房價與租金,城市服務的基礎設施也開始被旅遊業侵入,醫院、熟食店、水果店、傳統手工作坊逐一被各種旅遊紀念品商店、酒店“擠走”,當地人的生存空間不斷被擠壓。

△遊覽威尼斯的最佳方式,也許是跟着作家的筆觸,在想象中抵達那些橋樑、小巷、教堂、宮殿……(圖/Unsplash)

20年前,在聖馬可廣場租一個單間只需月租150歐元(約合人民幣1182元),而現在,600歐元(約合人民幣4726元)只夠你和陌生人共享一間狹窄而老舊的臥室。

越來越多本地人將自有住宅改造成民宿出租,然後搬到附近的陸地城市。當地住宅觀察機構的數據顯示,目前私人住宅佔威尼斯旅遊住宿的58%,一些被分配到威尼斯主島工作的政府官員甚至找不到房子安家。

遊客的涌入,讓城市變得擁擠喧譁和骯髒不堪。威尼斯人不僅要親歷家園成爲遊人隨意對待的主題樂園,甚至連自己也淪爲這個樂園的自帶NPC。

△2021年,受疫情限制措施影響,威尼斯狂歡節只允許本地民衆參加,“狂歡之城”久違地變成空城。(圖/視覺中國)

一位威尼斯人曾向媒體講述他的經歷:因爲家住一樓,當和家人在花園裡吃飯時,他們就成爲了旅行者的拍攝對象,“我們在自己家裡感覺就像外國人,或者是動物園裡的動物”。

多年來一直致力於保護威尼斯遺產的民間組織Venessia,在2009年爲這座常住人口已經不足6萬的“垂死之城”舉辦了一場盛大的“葬禮”。由三艘貢多拉組成的“送葬船隊”,運載着象徵“威尼斯已死”的粉色棺材,沿着威尼斯大運河緩緩前行。

Venessia創始人甚至預言:“如果繼續這樣下去,我們將成爲龐貝城一樣的鬼城。”

△沉船書店,每年冬天11月至隔年3月的高水位期間,當運河水位一漲,水便會浸溼整間書店。(圖/Unsplash)

2017年,該組織還舉行了一個名爲“威尼斯樂園”的抗議活動,模仿迪士尼樂園的模式,爲威尼斯製作了一張“主題樂園”地圖,巨大而醒目的“歡迎你們來到威尼斯樂園”字樣分外刺眼。

更爲諷刺的是,圍觀這些創意十足的抗議活動,可能又會成爲遊人踏上這座城市的理由。

威尼斯,何以爲繼

《假如威尼斯消逝》的作者、著名藝術史學家薩爾瓦多·塞提斯認爲,威尼斯已經成爲“標準化和現代性的受害者,它正在被簡化爲一種具有旅遊和酒店功能的商品”。

更悲哀的是,這也許正是威尼斯最初的目標。在威尼斯身上,你幾乎能看到今日所有網紅城市的影子。作爲第一代網紅旅遊城市,其旅遊產業的開發和運營模式爲全球旅遊功能區的發展打了個樣。

△威尼斯已經淪爲全球派對的背景板之一。(圖/紀錄片《我愛威尼斯》)

狂歡節、藝術雙年展、威尼斯電影節 等貫穿全年的節慶活動,讓威尼斯成爲全年無淡季的熱門旅遊城市。每年邀請作家、藝術家來到威尼斯旅居創作,用不朽的文學與藝術,讓威尼斯聲名遠揚。

爲了維護威尼斯獨特的水城生態景觀、遍佈全城的文化遺產,威尼斯像一位滿頭銀髮卻依然在與地心引力做鬥爭的女明星——

源源不斷地投入真金白銀,用各種“科技與狠活”提拉下垂的臉面。因爲意大利人什麼都馬虎,只有一樣不馬虎,就是藝術。

正如餘秋雨在散文中所寫的:“威尼斯因過於出色而不得不任勞任怨。”在威尼斯的模擬葬禮上,一名演員也高聲朗誦道:“威尼斯啊,你沒有死去,你只是累了。”

△威尼斯狂歡節期間,遊客聚集在大運河旁。(圖/視覺中國)

與聖馬可廣場恢弘的文化遺產共存的,是舊建築外牆上懸掛着的世界頂級奢侈品的巨幅廣告,它們無一不在昭示這座城市商業化的無孔不入。

遍佈廣場內的70個垃圾箱,每天需要由專門的清潔人員清理3次以上。現在人工成本又更高一些了。

爲了阻擋頻繁的洪水,威尼斯開始修建摩西工程。歷時16年,工程終於在2020年完工,造價從最初預計的16億歐元,經過拖延、貪腐、物價上漲,數字最終停留在55億歐元,而後每年的維護費用高達千萬歐元。

△近年來,威尼斯多次被淹。兩張分別在1900年、2021年同一地點拍攝的照片顯示,曾經露出水面的6級臺階,如今已有4級置於水下。(圖/B站@兩顆太陽_Show)

砸錢也許可以留住風景,卻留不住心灰意冷的威尼斯人。而沒有了威尼斯人的威尼斯,和人造的澳門威尼斯人酒店、大連威尼斯水城有什麼區別?然而,威尼斯似乎已經沒有回頭路可走。

2023年,意大利公共債務增至2.8萬億歐元,成爲僅次於希臘的歐元區第二大負債國。威尼斯是資源匱乏型城市,產業結構單一,在巨大的財政赤字壓力面前,旅遊業成爲難以割捨的“提款機”。

△半掩着門的冷清小店,多是威尼斯老人開的。(圖/紀錄片《我愛威尼斯》)

如此看來,那些試圖遏制過度旅遊的“組合拳”,更像是隔靴搔癢。過度旅遊的癥結,很多時候不在旅遊業本身。如何轉變發展思路,調整產業結構,在保證當地居民的生活的同時,不再依靠旅遊業“一條腿走路”,纔是保護威尼斯的關鍵。

慶幸的是,威尼斯還有不少老一輩的手工藝人在堅守 ,用半掩着門、冷清的小店凝固着屬於威尼斯的舊時光,守衛着威尼斯最後的尊嚴。

參考文獻:

[1] 威尼斯旅遊發展的十大“成功秘訣”丨餘昌國

[2] 沒有威尼斯人的威尼斯丨洛雷娜·帕喬

[3] 這一度假聖地,迎來“死亡倒計時”丨南風窗

[4] 尋常威尼斯丨餘秋雨

[5] 《威尼斯日記》丨阿城

編輯:道喵嘰,校對:遇見,排版:哈哈

陸便士

你對威尼斯的印象是什麼?

讀完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