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污奏效中市列空品榜前10名

臺中市長林佳龍(右三)視察豐興鋼鐵廠,改採天然氣運轉。(盧金足攝)

臺中市1至8月PM2.5平均濃度每立方米19.2微克,較去年同期20.4微克改善1.2微克。(摘自莊秉潔臉書)

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公佈「2018上半年臺灣空污地圖」,臺中市擠進全臺空氣品質榜前10名,還超越許多以往被認爲空品不錯的地區,臺中市長林佳龍上任後要求各局處推動86項措施全面防制空污,已展現成效。

盯住3大污染源改善

臺中市府透過《管制生煤自治條例》,大砍中火生煤500萬噸,另補助與管制企業汰換燃油爲燃氣鍋爐、鼓勵市民汰換老舊二行程機車、加倍管制轄內2000家餐廳油煙排放等,持續從固定、移動、逸散3大污染源改善,讓空氣品質愈來愈好。

臺中市環保局指出,市長林佳龍成立跨局處的「空污減量小組」,推動創新空污防制策略,臺中市2017年PM2.5年均值每立方米20.2微克,首度優於全國平均20.5微克,爲歷年最好成績。

此外,根據環保署空品監測最新數據顯示,臺中市今年1至8月PM2.5平均濃度每立方米19.2微克,較去年同期20.4微克改善1.2微克;以較嚴格的舊制計算出的紫爆天數,1至8月累計共11天,較去年同期17天減少6天,減幅達3成5,雙雙創下縣市合併後8年來新低。

市府改善空污執行策略包括要求中火、中龍鋼鐵、正隆紙廠等大型固定污染源改善;補助及加嚴管制鍋爐等加熱設備,促使污染源改換天然氣等較潔淨燃料;電力設施排放標準也啓動第3次加嚴,預計今年底公佈實施,要求中火將污染物大降5成以上。

PM2.5創8年來新低

臺中火力發電廠是中部最大空污排放源,設立近30年來,過去歷任地方首長皆未有具體管制作爲;林佳龍要求環保局研定管制方案,並於2016年1月發佈《管制生煤自治條例》,要求中火4年減煤4成,去年核發許可證,大砍中火500萬噸生煤許可量。

針對移動污染源,市府鼓勵市民汰換老舊二行程機車及柴油車,持續加碼補助汰換經費,積極建置電動公車,從目前全國最多的85輛增加至150輛;餐飲業者油煙管制加碼列管至2000家,並不定期稽查,降低逸散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