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篇-閩、魯破冰 推廣成效待觀察

山東福建兩省二○一四年開放異地高考。(新華社

山東、福建確定2014年試辦異地高考,有人認爲兩地不是人人搶破頭的京滬地區,推廣價值大打折扣;不過也有人認爲,正因爲兩地推行異地高考阻力小,纔可能成爲全大陸破冰者。

異地高考爲何變成一個敏感詞?關鍵是,大陸各地教育資源分配嚴重不均(沿海優於內陸、一本優於二本、本科優於專科公辦優於民辦……),優質大學林立省市如京滬居民,擔心教育資源被「外來者」分掉,對「異地高考」幾乎是一面倒反對;京滬之外的省市要開放「異地高考」也不容易,同樣要經過內部不斷爭議,纔有勇氣做出這項破冰之舉,目前已有山東、福建走在前頭。

湖北去年提案慘遭夭折

今年3月,山東開全大陸先河,率先允許外地考生2014年起參加山東高考,並與山東省考生享受同等的錄取政策。這項破冰之舉,頓時引發廣泛關注,因爲此一制度改革不僅關乎一個地區的局部利益,還涉及不同區域間的利益博弈。

「在山東率先推出異地高考政策之前,教育廳內部並非一種聲音,也是爭論不斷,」山東省教育廳學生處處長司金貴說,畢竟此前全大陸沒有先例可以借鑑,推出這項政策需要很大的勇氣。

事實上,湖北省纔是第一個醞釀「異地高考」的省份。去年7月,湖北省公佈《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試改革方案(徵求意見稿)》,外地生只要在湖北省高中讀完三年,均可在湖北參加高考,2009年入學、2012年畢業高中生就可適用。

不料到了10月,湖北省又發出一項公告,宣佈只有「常住戶口」才能在湖北申請報名,「異地高考」政策形同夭折。

公平競爭得先擺平特權

山東的情況和湖北差不多。第一,「異地高考」需求迫切:2011年山東省就讀國小、國中農民工子女74.51萬人,比上年增加10.65萬人,「異地高考」勢在必行;第二,山東省沒有國家級的明星大學,本省考生必須激烈競爭,經過一番「同室操戈」,才能搶到外省市優質大學名額,因此本省戶籍居民不願外省學生加入「攪和」。此外山東省內也對某些城市分數線優惠,開放「異地高考」後第一件事就是全省統一分數線,更能公平競爭,但得先擺平既得利益者,這種情況大陸其他省市也有。

不過山東省比起大陸其他省市更有試辦異地高考的「優勢」。第一,山東不是人口流入大省,人口流出多於人口流入。第二,歷年高考山東的分數線在全大陸幾乎都是最高,外地人看到山東學生讀的辛苦,除非迫不得已,否則都不想把將孩子遷至山東就讀。第三,山東這幾年高考人數下降,2008年山東高考人數78萬,去年高考人數57萬。這三因素使得山東辦起異地高考比較沒有壓力,更能推進改革。

因此有人認爲,山東雖是第一個推廣「異地高考」的省市,但它並不是人人搶破頭的京滬地區,推廣價值大打折扣;不過也有人認爲,正因爲山東推行「異地高考」阻力最小,纔可能成爲全大陸破冰者。

福建的情況也很有示範效應。本月8日,福建宣佈2014年起,凡在福建讀完三年高中的非戶籍考生,都可在福建參加高考並錄取福建各大學。統計顯示,福建2009年已接收58.09萬名國小、國中外來工子女,比上海的47萬還要多。教育學者熊丙奇表示,這麼多外來工子女,福建能不設置監護人條件,完全根據學生學籍開放異地高考,其他省市有何理由不能?

福建能其他省市爲何不能

熊丙奇表示,持平來講,福建和山東一樣,都是二三線省市,本省戶籍考生近年漸減,高考錄取率持續提高,優質高等教育資源不多,只要教育主管部門好好協調,開放異地高考之後競爭不會更激烈。這些條件其實很多大陸省市也都具備。

日前大陸教育部長「異地高考」三條件說(家長工作穩定有住房保險,學生在遷入所在地就讀,城市發展需要這個行業)引發爭議,福建和山東的條件則相對寬鬆。福建省教育考試院重申,只要在閩完整讀完三年高中,都可在福建參加高考,政策方向不會改變;山東設定兩個基本條件:一是應有山東高中階段完整學習經歷(即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全部是在山東參加考試的,且成績全部及格);二是父母至少一方在山東有固定工作和住所,山東省教育廳補充,「固定工作和住所」應該不是指一定要購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