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視頻】林毅夫+白重恩+盧鋒+王勇:中國與西方——全球經濟的新觀察、思辨與應對
2022年5月18日晚,緣起於北大國發院名譽院長、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南南學院院長林毅夫與哥倫比亞大學楊•什維納爾等共同主編的新書《中國與西方:當前經濟、政策與應對》出版,北大國發院、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中信出版社聯合主辦第二期【承澤論壇】,並由國發院傳播中心、中信讀書會、長安街讀書會協辦。
論壇特邀林毅夫教授,清華經管學院院長、弗里曼講席教授白重恩,北大國發院金光講席教授盧鋒分別就全球經濟當下的新環境與應對依次做主題演講。之後,北大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副院長王勇特約主持三位學者的圓桌對話,北大國發院傳播中心主任王賢青擔任流程主持人。
本期論壇的直播引起廣受關注,爲方便更多人重溫或補看本場論壇,我們特將本場論壇的主題演講和對話部分做了全程剪輯。
林毅夫:中國經濟的新挑戰與應對
林毅夫教授演講完整視頻
在主題演講中,林毅夫教授首先強調,保持較高經濟增長,是我國駕馭變局的基礎和關鍵,是我們當前最大的大局和最大的政治。
林毅夫教授還從國外、國內兩個方面分析當前新挑戰表示:外部來看,美國對華貿易戰、科技戰依然如故,而且,美國不惜以犧牲短期經濟利益來維護其全球霸權,試圖在經濟上和中國脫鉤、在政治上孤立中國,希冀聯合歐洲、亞洲、東盟等破壞中國全球化合作;內部而言,受疫情散點暴發和防控措施調整等多重因素影響,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繼續加碼,其中預期轉弱是關鍵。
最後,林毅夫教授着重分析預期轉弱的原因,並就保持經濟較快增長,破解美國抑制和孤立中國圖謀、實現民族復興等重大問題提出建議。他認爲在保持積極的財政與貨幣政策基礎上,還要對中長期政策在執行過程中的地方化、短期化問題進行糾偏;對政策加強解釋工作;解決當前疫情防控問題中部分地區防疫政策的層層加碼;更加關注中小微企業倒閉問題;直接發錢支持低收入家庭消費等。
白重恩:中國經濟的新階段與地方政府的新角色
白重恩教授演講完整視頻
白重恩教授引用傳統教科書中的原理,梳理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他表示,作爲普惠的正式制度,市場制度體系除了具有保護人身和產權安全、執行合同、進行收入分配、匡正市場失靈,以及提供救災、信息等公共品等作用外,在具有壟斷特點的市場,政府還要發揮計劃和協調作用以達成多重平衡。
白重恩教授進一步指出,在市場制度體系尚不完善的情況下,諸如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共品提供等不充分或不合理,中國經濟仍能快速增長,原因之一正是依靠一系列非正式制度安排,即“特事特辦”。特別是地方政府藉助國企這一渠道,幫助部分民企突破正式制度中的不利規則,使其不僅能進入市場,還能生存和成長。
白重恩教授分析,“特事特辦”有其優點,但環境也正在提出新的需求,要儘快把一些好的“特事特辦”轉向制度化,同時,還要將地方政府面對的多元任務合理排序,並在疫情防控、完善市場制度、切實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找到均衡點,使地方政府繼續擔當疫情防控與經濟增長的關鍵角色。
盧鋒:近年中美經貿關係演變的事實觀察與分析探討
盧鋒教授演講完整視頻
盧鋒教授首先直接指出,相比特朗普政府,拜登政府暫時擱置關稅等貿易戰議題,但在金融、科技、地緣政治等方面強化遏制中國的立場。疊加新冠衝擊、俄烏戰爭等因素,中美兩國關係更加撲朔迷離。
盧鋒教授進一步分享新冠疫情以來中美貿易、人員旅遊與留學、投資等不同維度的數據對比,以及平臺經濟、新能源、獨角獸、人民幣國際化等領域的變化。基於對數據的觀察,他表示,中國應對外部衝擊的成績喜憂參半,總體而言有比較強的應對能力,但要加快解決一些關鍵問題,預警潛在風險,如經濟追趕速度減慢、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放緩、疫情衝擊下人員交流銳減、平臺企業國際地位快速下降等。他提出,要結合改革開放的歷史經驗,在加大管制等政策成效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勇於創新,用足貨幣與財政政策工具,尤其是優化和校準政策方向,包括擴大制度性開放,同時堅持抵制外部脫鉤等。
林毅夫+白重恩+盧鋒+王勇:圓桌對話
圓桌對話完整視頻
圓桌對話環節由王勇主持,三位主講人進一步做交流和討論,話題涉及“爲實現今年經濟增速,政府政策該向投資、消費哪一方傾斜”,“‘特事特辦’制度在新形勢下的侷限性”,“幫助中國獲得技術進步進而實現經濟增長的具體措施”等。
在王勇主持下,三位嘉賓還互相點評觀察和分析,並做深度碰撞和真誠分享。
文字:王志勤 | 編輯:王賢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