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仿,南京浦口和江寧牛大了

2018年上映的《我不是藥神》相信大家都記得吧,電影講述神油店店主程勇受呂受益等白血病患者所託,從印度代購白血病仿製藥,相對便宜的價錢讓患者重燃活下去的希望,但後因售賣假藥被捕入獄的故事。而這部電影的靈感,就來自當年熱議的“陸勇案”。

而故事裡面說的是慢粒白血病,需要長期服用“格列寧”才能維持生命。而這個“格列寧”是由瑞士製藥公司生產的,效果非常好,但有個致命的缺陷就是太貴。根據當時的報道,其一盒就要兩萬多,但只夠吃一個月。一年乘以12,光藥費就得約30萬。

現實中的陸勇堅持了兩年,包括治療、檢查等,花了近70萬,對於很多普通人而言可以說爲了續命一夜致貧。而當時在印度有一種仿製藥,一盒才三千,關鍵效果差不多,甚至後來只要200一盒。當然後來,格列寧已經納入醫保,屬於乙類。

不管是電影還是真實的故事,關鍵都在原研藥和仿製藥。

所謂原研藥指的是原創性的新藥,當一個公司發明一種新藥(原研藥)之後,可以申請專利保護。藥物的專利保護期通常是20年,扣除藥物研發、動物實驗和臨牀試驗的時間,該藥物正式上市大規模應用的時候,專利年限通常只剩10年左右,這段時間裡藥廠可以獨佔該藥物市場。

上圖:阿斯利康正在的項目

當然研發費用和研發週期都是大衆難以想象的。比如阿斯利康,1997-2011年的研發費用高達590億美元,平均新藥的研發費用爲118億美元,而97至11年的這14年裡,批准新藥的數量只有5款。而研發週期也很漫長,比如格列衛從立項到批准成爲新藥,花了30年。

而所謂仿製藥指得是:當藥物專利到期之後,其他公司一旦得到藥品監管部門批准,就可以製造並銷售此藥的仿製品即仿製藥。由於仿製藥廠家藥物研發和市場推廣的費用要少很多,所以仿製藥一般都要比原研藥便宜。

近日“南京發佈”發佈了一條關於仿製藥的消息,我仔細研究了一下發現挺有意思,裡面可謂大有文章。

一心坦®既然是仿製藥,那麼對應的原研藥是什麼呢?就是“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前面我們說到所謂仿製藥就是要等原研藥的專利過期。

然而我查了一下,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是諾華公司研發的一款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制劑(ARNI)類藥物,主要適用於射血分數降低的慢性心力衰竭的成人患者以及輕中度的高血壓患者。其自稱專利保護期到2026年11月屆滿,其在國內的商品名叫諾欣妥®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

既然如此,國內企業怎麼提前完成了仿製藥並上市了呢?

原來諾華有三個已授權的中國專利:

分別是ZL201110029600.7、ZL200680001733.0和ZL201210191052.2,但這些專利並非真正有效。

這些專利應該都和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有關,不過其中的ZL201110029600.7最爲關鍵,但之前被判決專利無效,不構成仿製的障礙,而專利的失效期爲2023年的1月16日。

至於爲什麼無效,專業知識較爲深奧,我並不能完全理解。大概的意思可能是專利說明中缺少必要的實驗數據,僅有實驗方法和簡單的結論,但這些並不能使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得到纈沙坦和沙庫巴曲的組合在降血壓方面具有協同效果,也就是說不能被證實,因此無效,不過諾華依然自稱專利保護期到2026年11月屆滿。

所以官方報道中還提到突破原研專利壁壘的相關內容,據我瞭解還挺有意思。事情大概是這樣的:原研藥專利文件中公開的一種複合物,即纈沙坦和沙庫巴曲製成三鈉鹽的半五水合物,含有2.5個水分子。

而由南京一心和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一心坦®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經過自主研發得到了含有3個結晶水的新晶型,和原研並不一樣。這就避開了原研藥中含有 2.5 個結晶水的晶型專利障礙,使得對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的仿製得以提前3年。

一心坦®是我國首家申報的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仿製藥,不過同時批准的還有石藥集團,兩家在同一天得到批准。而除了這兩家,齊魯製藥、浙江昂利康製藥、深圳信立泰藥業、四川科倫藥業、浙江諾得藥業、德全藥品、南京正大天晴製藥、江蘇宣泰藥業、浙江諾得等也都陸續獲得批准。

但僅有南京一心和的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商標名:一心坦)正式上市,率先進入市場與原研藥爭搶國內份額。除此之外一心坦也是全球法規市場首個通過自主創新突破原研專利壁壘成功獲批上市的該品種藥物,還是很牛的。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已經知道了一心坦是南京公司研發生產了吧,但官方報道中重點說的是江寧,所以不少朋友可能下意識會以爲南京一心和醫藥也是江寧的企業。沒想到我查了一下,這居然是註冊在浦口的公司。

繼續查,原來研發核心來自中國藥科大學(江寧)的高緣團隊,所有描述也都對得上。

其中南京方生和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也是浦口的公司,是南京一心和醫藥的主要投資方,佔股66%。

而官方消息中提到的江寧開發區企業江蘇利泰爾藥業有限公司,2012年註冊,時間相對更早。然後在2021年3月16號,被方生和醫藥收購,並100%控股,之後註冊資本從6200萬暴增至1.6個億。

我要是沒理解錯的話,這就相當於總部在浦口,研發團隊來自中國藥科大學(江寧),製藥廠在江寧,這應該就是比較典型的校企合作與產學研實踐。希望日後能看到更多這樣的合作在南京出現,挺好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