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四川銀行董事長林罡:深化金融改革,創新推動中小銀行高質量發展

2024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來自金融監管部門的代表委員積極爲金融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以全國政協委員身份履職的第二年,四川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林罡帶來了一份《關於深化金融改革、創新推動中小銀行高質量發展》的提案。

林罡建議,加強中小銀行股東股權管理,夯實公司治理基礎;健全可持續的資本補充機制,支持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強化政策引導,督促中小銀行堅守初始定位;促進省級金融平臺與區域內其他中小銀行合作,助推中小銀行機構轉型發展。

加強中小銀行股東股權管理

在林罡看來,中小銀行是我國銀行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紮根基層,天生具有普惠性質,在服務城鄉居民、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普惠金融領域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是服務民營企業、小微企業、“三農”、鄉村振興的重要金融力量。

但受經濟週期性波動、競爭加劇等外部因素影響,疊加公司治理、資本實力、經營管理等內部因素及歷史遺留問題,中小銀行經營發展面臨較大挑戰。

其中,中小銀行的公司治理“再造”是重中之重,也是金融監管關注的焦點。林罡表示,應加強中小銀行股東股權管理,夯實公司治理基礎。他建議:

一是,深化各監管主體間的協同聯動,建立健全股權穿透監管和股東行爲監管所需的信息獲取機制,建立橫跨金融監管、工商、稅務、徵信、司法等部門的股東信息查詢體系和聯動機制,爲地方中小銀行股權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基礎,降低股權和資金穿透審查成本,提升管理效率;

二是,由國家部委牽頭組織相關部門聯合建立數據庫和信息查詢系統,爲強化中小銀行股東股權管理提供便利。完善監管制度體系,對主要股東主動信息披露等行爲管理提出強制性要求,賦予監管部門更強有力的監管措施和手段,提升監管能力。

支持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

優化治理的同時,補充資本也是當下助力中小銀行穩健經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

林罡認爲,當前中小銀行盈利能力下滑,內源式資本不能滿足銀行發展需求,更需要外源融資補充資本,但較高的門檻限制了其外源式資本補充渠道。

他建議,健全可持續的資本補充機制,支持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

一是,建議對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實施差異化監管,根據其主要經營指標、監管評級、公司治理情況,對數量衆多的中小銀行進行細化分類,對同一資本工具針對不同類別的銀行,實施不同的准入條件、審批標準和發行要求,有效拓展已有資本工具的使用範圍;

二是,在保障償債能力的情況下,適度擴大地方政府發行中小銀行專項債的份額,建立健全專項債額度分配機制和退出機制,探索創新專項債注資中小銀行方式途徑,降低中小銀行使用專項債的隱性成本,最大化發揮專項債的資本補充效用。

據瞭解,中小銀行專項債自2020年開啓發行,2023年發行明顯提速,全年合計發行2182.8億元。整體來看,目前中小銀行專項債注資方式主要有轉股協議存款和地方國資平臺間接入股兩種。

立足本地開展特色化差異化經營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嚴格中小金融機構和監管要求,立足當地開展特色化經營”,對中小金融機構的定位和發展方向都提出了明確要求。

林罡在接受券商中國記者採訪時也提到,大型銀行經營下沉、行業同質化經營導致競爭加劇,進一步壓縮了中小銀行的生存空間。

他認爲,中小銀行應立足本地開展特色化差異化經營,杜絕無序競爭無序擴張。林罡建議,應強化政策引導,督促中小銀行堅守初始定位。

林罡提出,建議對中小銀行實施差異化監管政策,“一行一策”指導其實施改革發展,引導中小銀行緊密結合當地經濟特色、資源稟賦與資源優勢,把握國家重大戰略及地方產業發展等帶來的機遇,深耕本土市場,提升本土化能力,打造特色金融服務。

“要從根本上提升中小銀行長期平穩健康發展的能力,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和地方經濟,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小微企業、城鄉居民,更好地防控風險。”林罡表示。

打造省級金融風險化解平臺

穩妥化解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建立健全金融穩定長效機制,對維護金融安全穩定發展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林罡建議,應打造省級金融風險化解平臺,積極支持和鼓勵省級金融平臺做優做強,強化金融人才隊伍培養與建設,通過兼併重組、參股、業務合作、人才交流等多種方式向區域內中小銀行輸出產品研發、業務拓展、風險防範與化解等經營管理能力,提升中小銀行經營管理質效。

同時,林罡表示,應鼓勵國有大行輸出數據治理、金融科技建設及管理能力、數字化技術創新應用能力,解決中小銀行數字基礎薄弱、資金技術資源有限、數字化人才不足等問題,幫助中小銀行積極應對數字化轉型浪潮。

“四川銀行自成立之初就立志走一條適合中小銀行差異化的發展路徑,將數字化融入發展的基因和血脈中。”林罡此前接受券商中國記者採訪時表示。

彼時他透露,四川銀行已全面啓動“數字川行”建設,以數字化轉型爲方向,引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技術,推進新一代信息科技工程建設,打造架構領先、數字智慧、生態開放、自主可控的新一代金融科技體系。

責編:楊喻程

校對:彭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