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頂級女神迴歸,尺度逆天

「小黃臺」HBO又出新劇了。

頂級女神凱特·溫斯萊特主演。

這也是繼《東城夢魘》之後,她與HBO合作的第二部美劇。

因題材敏感,引發關注。

甚至有人預言豆瓣條目將要不保。

魚叔一口氣追平後,也不得不說,太敢拍了。

到底講了什麼呢?

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

《政權》The Regime

看劇名可能誤以爲是嚴肅的政治題材,但其實這是一部荒誕的諷刺喜劇。

故事設定在架空的中歐集權國家。

凱特·萊溫斯特飾演的就是該國首相。

雖爲首相,她的精神狀況卻相當「癲」。

她有嚴重的潔癖,對周遭空氣敏感至極。

官邸出現一點黴菌,她就下令從內到外徹底翻修,隔三岔五 大範圍消毒。

目之所及到處是除溼器,一切都被罩着塑料紙。

她幾乎不和任何人作肢體接觸。

說話都得拉開距離,以免呼吸到對方的口氣。

每次召開內閣會議時,議員們都得做好自我清潔,非必要不張嘴。

她自己的兒子也不例外。

早上起牀第一件事是被逼着吃一塊薄荷糖,掩蓋口氣。

有一次,一個陌生人闖進了首相的臥室。

僅僅只是在牀邊坐着,就讓 她喘不過氣。

她尖叫着按響了警報。

之後,四個身着防毒服的侍衛當場將她隔離轉移,架上了呼吸機。

她的情緒也極度不穩定,經常做出浮誇的行爲。

一次外交宴席上,她看上去優雅端莊。

可一旦身邊人表現出一點不合她心意的地方。

可能只是說錯幾個字,她都無法原諒,會當場衝出去暴打對方。

有時只是單純覺得太熱,都會讓她徹底抓狂。

她不僅自己穿單衣、吹冷風,還要求下屬也不許穿厚衣服。

最誇張的是,她居然泡在滿是冰塊的浴缸裡,遠程開內閣會議。

外人眼裡,她是一個極端自我的獨裁統治者。

但最讓人匪夷所思的事還在後面……

那段時間,發生了一起工人暴動事件。

礦場工人集體抗議要求提高待遇時,一名軍人居然開槍鎮壓,害死12名無辜平民,遭全國聲討,被罵「冷血屠夫」。

但,首相居然派人請來這個臭名昭著的軍人,做自己的貼身護衛。

具體做什麼呢?

拿着溫度計跟着她,隨時測量空氣溼度,勸阻她和任何人產生肢體接觸。

可以想象,有這樣的首相,國家也岌岌可危。

國內政策制定、國際關係合作都像過家家。

生動詮釋了,世界是一個巨大的草臺班子。

劇中,該國經濟依賴於甜菜出口和鈷礦開採。

但因爲國內經濟疲軟,軍人鎮壓抗議平民後又引發人權危機,進一步激化了社會矛盾。

財政部長建議,應該和美國大型貿易公司合作,出讓鈷礦開採權,才能真正改善工人的處境。

首相原本也已經答應了這項協議。

但沒想到,一轉頭就反悔,擅自回絕合作。

僅僅因爲自己在外交宴席上出了醜,她覺得繼續合作面子上過不去。

國際合作談不攏,國內經濟也不知道怎麼解決。

她只能表面上故作關切,發表演講稱自己時刻關注民生問題,國家會和他們一起渡過難關。

她把問題甩鍋到個人身上。

指責富商貪污腐敗,剋扣了農民和工人的辛苦錢。

她特意去甜菜種植地和加工廠參觀,和工會負責人促膝長談 。

看似關切平民的工作狀況,聲稱要保障工人的基本權利。

實際上,只是爲了平息社會怨氣,增加支持率。

剛離開農場,她就掐着鼻子,罵罵咧咧將甜菜禮物從車窗丟了出去。

這都導致國家進一步深陷內外交困的嚴峻處境。

財政大臣和安全局局長都愁得不知怎麼辦纔好時。

首相居然毫不在意,她覺得這都是國家發展過程中的正常現象,早晚都會自愈。

她自己倒和貼身護衛「屠夫」有了感情,開始頻繁私會。

更離譜的是,「屠夫」大字不識,拿出迷信手段治療首相的潔癖。

用黑蘿蔔來解毒,用蒸土豆替代溼度計。

還在首相的身上狂塗芥末。

醫學出身的首相居然深信不疑,還因此更加看重「屠夫」。

給了他要職,讓他主持內閣會議。

後來甚至臨時起意,要把首相的位置讓給他。

議員們都覺得很離譜,但又都配合着她。

他們一旦自作主張,積極推進國際合作,就會被打成勾結「境外勢力」的賣國賊。

首相的好幾個親信,都因此被逮捕。

剩下的人也不得不重新考慮自己的出路。

可想而知,內戰一觸即發。

政府面臨倒臺。

首相也前途堪憂……

這部劇以極強的諷刺力度,掃射了種種政界亂象。

比如,官僚體系的腐敗,諂媚之風。

首相身邊的智囊團, 表面一心爲國,其實都更關心自己的政治生涯。

不惜爲自己的利益,以權謀私,和其他國家的人暗通曲款。

但對首相又無限包容,明知是昏君,還照樣拍馬屁。

還有國際外交中的虛僞、雙標。

首相在外交場面總是強調自己的國家是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

但其實,她一再放任政府做出侵犯人權的惡行。

最爲大膽的是,這部劇以極誇張的手法塑造了一個頭腦空洞的首相形象。

她對普通民衆的生活一無所知,也無意瞭解。

她只關心自己的地位和形象,不惜手段打壓一切異己。

她最擅長的事是對着鏡頭表演一個愛國愛民的首相,塑造自己的救世主形象。

荒誕不經,卻又真實可信。

這也讓我不禁聯想到,內地早年也拍過類似的諷刺喜劇。

比如,1994年,黃建新的《背靠背,臉對臉》。

戲謔諷刺了某地文化館內的人情世故和權力鬥爭。

同事交情、領導面子、職場潛規則……

稍有社會經驗的人,都難忍會心一笑。

還有1995年的電視劇《一地雞毛》,把表面一團和氣,實則暗流涌動的辦公室政治搬上了熒屏。

派系林立,明爭暗鬥,初入社會的年輕人混在老油條中,苦不堪言,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薰染。

再回到這部劇。

除了劇作本身的大膽、荒誕, 這也成了凱特·溫斯萊特表演上的又一次突破。

整部劇完全可看作她的演技大賞。

她飾演的這一角色的複雜性在於她身上的三重身份:女兒、伴侶和首相。

作爲女兒,她接棒父親執政後,唯恐不能勝任, 但她沒有退路,只能強作堅強。

在父親的水晶棺旁,她梗着脖子貌似堅毅,眼神卻飄忽閃躲,透出怯懦和恐懼。

她對周遭空氣的極度敏感,就是恐懼情緒的外化,因爲她的父親是因肺衰竭而亡的。

因爲身份特殊,她作爲妻子,對丈夫也無法敞開心扉。

她總疑心丈夫勾結高官害他, 但又要竭力維持體面的假象,向外界扮演模範夫妻的形象。

內心深處的寂寞,又讓她最終選擇向一個出身底層,毫無利益瓜葛的軍人投懷送抱。

她作爲首相,濫用權力解決自己的精神危機, 掩飾自己的無知和脆弱。

在權力和利益的漩渦中,徹底失去了對真實生活的敏感和共情能力。

最終使得她成了政治舞臺上的惡人,世人眼中的笑柄。

這一角色的悲哀,也顯出政治的悲哀。

這也正是這部劇最深刻的地方。

不僅拍出政界怪象,也深入探討了其對人性的異化。

滑稽的鬧劇謝幕後,慘痛又熟悉的悲劇還留有餘響——

權力失衡和社會關係扭曲後,人心的下墜往往難以估量。

只可惜,如今,這樣大膽的作品,這樣出彩的女演員,在內娛都成了奢望。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