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應鏈壓力可能已經到頂
紐約聯準銀行發佈的新指標,全名爲「全球供應鏈壓力指數」(GSCPI),紀錄自1997年以來供應鏈中斷的情況。該模型顯示,目前全球供應鏈壓力已比正常水準高出4.5個標準差,是1997年來從未見過的極端水平,不過也意味壓力減緩日子將在近期不遠。
紐約聯準銀行表示,疫情期間供應鏈壓力指數遽增,已經超出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對當地製造活動的重創,以及同年泰國洪水削弱了全球製造汽車與電子的能力。
由經濟學家貝尼吉諾(Gianluca Benigno)與喬凡尼(Julian di Giovanni)領導的紐約聯準銀行經濟學家團隊在報告中指出,疫情剛爆發時,由於中國實施封鎖措施,曾推升該指數勁揚,之後在夏季雖然曾短暫下滑,但在2020年冬季又因疫情復發與隨後經濟復甦,導致該指數以驚人速度增加。
不過該報告也提到,從最新指數可看出,處在歷史高位的供應鏈干擾「已經到頂,未來也許將開始趨緩」。
這項預測對於拜登政府而言將是大好消息,過去數月由於供應鏈受阻,使得民衆對於食品及能源價格攀漲怨聲四起。美國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激增6.8%,創下40年新高,拜登也因管理通膨無力,導致他的支持度一路探低。
CNBC與ChangeResearch最近發佈一項民調顯示,6成美國受訪者表示,並不贊成拜登政府迄今的經濟政策;另外更有高達72%受訪者針對拜登因應物價通膨的處理措施並不滿意。
紐約聯準銀行共測試27個變數,來估算 GSCPI指標,當中還涵蓋多項華爾街偏好的供應鏈觀察指標,像是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 (BDI)與追蹤貨櫃輪費率的Harpex指數。此外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也納入其中,可藉此看出製造商交貨延遲的嚴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