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唯一無國籍民族:一生漂泊海面,身體逐漸開始“進化”

對於人們來說,國籍是一個人血脈身份的證明,也是一個人的榮譽感、歸屬感所在。

然而,當今世界上,還有一個沒有國籍的民族,全球獨一。

他們一生終年漂泊,遊蕩在大海之上安家立業,被譽爲“海上的吉普賽人”。

或許,聽到在海上生活,不少人們腦海中都會幻想出身處海上的舒適小島,在風景優美、環境宜人的地方進行完美生活。

可是,倘若要告訴大家,這“海上生活”真的只能在海上,而不能踏足陸地呢?

千萬不要以爲這是在強人所難,因爲,巴瑤族人的一生便是如此“自由”的在海面上生活,也被海面禁錮着未來。

位於東南亞地區的世界第三大島“加裡曼丹島”,是世界著名的潛水勝地。

其絕佳的地理位置與常年如夏的氣候使得諸多潛水愛好者們紛紛來到此地旅遊嬉戲。

但是,你知道嗎,在加裡曼丹島的東海岸、西太平洋接近地球赤道的地方,世代生活着一個沒有國籍的民族——巴瑤族。

千百年以來,他們以海爲家、以海爲生,世代棲息繁衍在廣袤無垠的海面上,居住於碧水藍天之中,隨潮起潮落勞作、休息。

作爲世界上最後一支海洋遊牧民族,因爲沒有國籍,巴瑤族無法長時間在陸地上滯留,只能流浪在這片美麗的海域中。

由於不能上岸,巴瑤族人民得不到絲毫教育,他們沒有文字,只能使用獨有的方式進行記錄。

此外,他們也享受不到任何的醫療待遇,只能依靠簡陋、落後的方式來治療族羣中患病的人們。

沒有人知道巴瑤族起源於舊時代中的哪個部族,只能依靠較深的膚色與具有共同點的語言來分辨他們屬於哪類人種。

從巴瑤族人使用的語言來看,有部分專家認爲,巴瑤族的起源很有可能與菲律賓有關。

因爲他們使用着馬來·波利尼西亞語分支——“巴夭薩瑪語”。

但是,同樣有歷史記載他們在300年前從廖內羣島遷徙而來。

1965年時,人類科學家認爲,當時生活在廖內羣島海域的巴瑤人與奧朗勞特人的祖先,是代代生活在廖內羣島的“維達人種”。

維達人種分爲“農村維達人”與“森林維達人”,前者定居務農,後者從事射獵。

因巴瑤人與奧朗勞特人的生活方式均爲漁獵、都是海上的遊牧民族。

因此,該位專家斷定,或許巴瑤族正是善於漁獵的森林維達人與南島人的繁衍生息中不斷演變而來。

但在1968年,另一位人類科學家又將這“巴瑤族起源”的理論推翻。

他表示巴瑤族以海爲生的生活方式與奧朗勞特人並不相同。

因此認爲巴瑤人與奧朗勞特人沒有關係,與維達人種也沒有關係,是土生土長在這片海域的“土著民”。

無論起源如何,現在的巴瑤人已經在數百年來的生活中建立了獨屬於自己、完全依賴海洋生存的離岸社區環境。

他們可以根據潮汐的移動推斷時間,無需先進的計時工具。

他們世代居住在海面上高蹺的房屋裡,也會使用船體狹窄、船頭翹起的“lepa-lepa”漁船當作容身之處,偶爾上岸兜售海鮮、採購大米與淨水。

年幼的巴瑤族兒童並不會得到任何有關知識的教育,當他們開始擁有學習能力時,便會擁有一張屬於自己的漁網,學習在這種獨特的小船上進行漁獵。

並且,由於一生漂泊海上,巴瑤族人逐漸進化出了不同的身體構造,助其更好地適應生活。

一般來說,未經訓練的正常人潛水憋氣時長不過30-40秒左右左右,儘管加以訓練,也只能達到1分左右。

但是對於巴瑤人來說,生活在海面上的他們擁有着與生俱來的潛水天賦,有些人甚至可以下潛到水下20米處的深度尋找海鮮。

這種優越的能力深深地印刻在他們的基因裡面,並且不斷隨着這種生活方式而進化。

據研究表明,巴瑤族人在經年累月的生活中進化出了更大的脾臟,使其憋氣能力得以發揮到極致。

當時,研究人員將巴瑤族人的脾臟與附近傳統農業村莊的沙魯安人進行對比後驚奇的發現:

巴瑤族人的脾臟比沙魯安人的脾臟要大出百分之50,即便是平時不參與潛水捕魚、僅在船上或屋內操持一家生計的巴瑤族人同樣如此。

這便證明了巴瑤族人的脾臟變大的生理特徵,並不是因爲鍛鍊而來,而是因爲調控脾臟尺寸的基因“PDE10A”時代遺傳演變而來。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由於資源匱乏、患病逝世等原因,巴瑤族人口日漸稀少的生存狀態得到了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

一些巴瑤族人得到當地政府發放的身份證,擁有了國籍,得以來到陸地生活。

現在,有部分巴瑤人已經離開了海面,定居在當地面積較大的島嶼上,並且擁有了自己的學校和醫院。

這一生活條件的改善無疑大大提高了巴瑤族的生存率。

或許在未來,海面上的巴瑤族人將徹底離開這片給予他們“自由與禁錮”的大海,迎來全新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