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中央對手方協會落戶背後的國家博弈

2017年1月,全球中央對手方協會(英文簡稱CCP12)法人實體正式在上海開業運營,核心管理層全是外方人員。CCP12辦公室坐落於羣星璀璨的外灘金融聚集帶,與外灘鐘樓僅有幾步之遙,屬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核心地帶,其標誌性意義不言而喻。

“全球中央對手方協會落戶中國,其重要性意義不容低估。可以不誇張地說,它相當於亞投行、新開發銀行這類重量級的國際性頂尖金融機構入駐。”坐在外灘邊上這座米黃色大理石結構的經典建築裡,上海清算所董事長許臻言談之中充滿欣喜,像馬拉松比賽後的摘桂者。

引進全球中央對手方協會可謂一波三折,親歷者的經驗,對於人們更好地熟悉國際金融事務遊戲規則,參與國際標準的制訂,主導國際金融領域的話語權,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CCP12:國際金融市場行業自律組織

CCP12因爲名字中帶有“協會”而常被人誤解,被看得無足輕重。事實上,它並非一般的國際性組織。作爲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國際性行業自律組織,其管控、防範系統性風險的能力廣受認可與重視。其主席貝特希爾表示,CCP12與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金融穩定理事會等國際監管機構密切合作,有效聯動,才進一步推動了金融市場以及中央對手方行業的持續穩定和繁榮發展

中央對手清算(Central Counterparties Clearing, CCP)制度是指清算機構介入合約交易的對手方之間,成爲買方賣方、賣方的買方,併發揮擔保履約的職能。

中央對手方的參與,可以有效降低清算參與者的風險,大大提高清算效率,提高市場流動性,提升資金使用效率,防範系統性風險。

金融界流傳着一句話:創新爲帆,風控爲錨。經歷金融危機的洗禮,金融界認識到隨着創新步伐的加快,必須有效防範潛在的系統性風險。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雷曼兄弟倒閉。在處置相關風險過程中,全球相關中央對手方清算機構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經過中央對手方清算的金融產品,沒有給相關金融機構帶來任何損失,有效地降低了金融風險的危害程度。此後,全球各國對於中央對手清算制度愈發重視。2009年9月的二十國集團(G20)匹茲堡峰會上提出,將實施中央對手清算作爲場外衍生品市場監管改革目標之一。

因2001年成立之初擁有12家成員,CCP12由此得名。金融危機之後,中央對手清算行業發展迎來歷史性機遇,CCP12會員數量目前發展到35家。這些成員包括:倫敦清算所集團(LCH)、美國期權清算公司(OCC)、美國託管清算公司(DTCC)、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CME)、納斯達克清算公司(NASDAQ;Clearing)、新加坡交易所(SGX)等國際知名中央對手方。2013年5月,上海清算所正式加入CCP12,成爲其創始會員。

新老勁旅上演“龍虎鬥”

作爲唯一的全球性中央對手清算行業自律組織,CCP12成立之初並未法人實體化,採用主席輪值制,每年召開兩次會議,遇到重大監管制度出臺時聯繫會員徵詢意見。相對鬆散的機制,阻礙了協會的進一步發展,借用其它國際性會議爲舞臺舉辦活動的“蹭會”現象經常發生。2012年前後,CCP12開始尋求協會法人化並選擇註冊地。

上海清算所風險管理部副總經理倪驥燁說:“相較於某些國際化組織,CCP12並不強調意識形態,政治、宗教色彩淡化,歐美地區會員也不抵制新興經濟體的加入,這對我國爭取國際性頂尖機構入駐是個非常好的機會。國務院、民政部、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領導、相關部門給予了我們大力支持。”

2014年9月,CCP12上海全體會員特別大會上,時任上海市市長楊雄專程會見時任CCP12主席悉達多,明確表達了希望CCP12落戶中國上海的願望。中國人民銀行對此高度重視,協同有關部門積極推動。

與此同時,布魯塞爾迪拜、倫敦等國際金融中心城市也先後伸出橄欖枝。新老勁旅頻頻發力,各顯神通,一場充斥着曲折與變數的無形角逐大戰就此展開。

歐盟總部翹首以盼——比利時地處歐洲十字路口,首都布魯塞爾是歐洲聯盟(EU)的主要行政機構所在地、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總部駐地,也是衆多國際行政中心、官方團體的日常會議舉辦城市,享有“歐洲首都”的美譽。

作爲以歐美機構爲主的組織,CCP12爲便於協調政策,最初傾向於在布魯塞爾註冊落戶。但歐盟對非盈利法人實體監管嚴格,且日常運作費用高昂,使得各個成員機構心存疑慮。

中東新秀頻頻招手——得益於優惠的扶持政策、寬鬆的營商環境、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及與歐美相仿的法律體系,迪拜在全球金融中心城市中具有獨特的地位。迪拜位於亞非歐交匯地,輻射面積廣闊,便於有效連接東西方兩個市場。2014年5月,CCP12召開莫斯科全體會員大會之際,落戶迪拜成爲選項之一。

老牌帝國暗中角力——2015年5月聖保羅全體會員大會前,落戶倫敦的方案即向世界交易所聯合會(WFE)購買秘書處逐步浮出水面。

WFE是全球交易所行業最重要的組織,在國際證券行業具有很高的威望,通過現有體系爲CCP12提供服務,運作成本有效降低。同時,倫敦作爲全球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金融文化悠久濃厚,金融要素高度集中,金融生態環境優良,便於有效開展監管協調。此方案一經拋出,立刻收穫一批擁躉,倫敦成爲上海方案強有力的競爭者。

狹路相逢勇者勝——參與全程並作爲代表當選執委的上海清算所首席風險官陳光回憶起那段經歷,依然感慨不已。他說:“相較於WFE(倫敦)方案,當時上海清算所不是CCP12執委是我們最大的劣勢之一。2015年5月聖保羅全體會員大會上,成立不足六年、加入協會僅兩年的上海清算所高票當選執委會成員,進入CCP12決策層,爲繼續爭取其落戶中國提供了有力抓手。會前會後,許臻董事長還與CCP12主席團成員、執委會成員等深入溝通,抓住可能導致CCP12獨立性受限這一 痛點 ,強調落戶中國上海有利於公平地與其他知名協會平等對話,有利於與監管部門博弈及推廣CCP12在全球的影響力。”

上海清算所的成功公關引起了大多數會員機構的共鳴,但是聖保羅全體會員大會並沒有形成最終結論,時任CCP12主席及歐美機構仍屬意WFE(倫敦)方案。之後,爲了爭取CCP12落戶中國,上海清算所重點開展了對德意志交易所、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多倫多交易所、美國託管清算集團、美國期權清算公司、倫敦清算所等歐美機構高管的說服工作,解疑答惑,反覆遊說,成功取得了關鍵方的共識。

“這輪重點營銷過後,歐美機構大多消除了顧慮,俄羅斯、印度等明確表示支持上海方案。同時,我們也趕在規定的日期前提交了詳細補充材料,WFE方面則始終未能提交,上海方案因此成爲2015年10月新加坡大會唯一討論表決方案。”陳光說,“原本已經信心滿滿,勝券在握,可是總難一帆風順。新加坡全體會員大會前,我們最有利的支持者時任CCP12主席馬庫斯因故無法出席,WFE又違反程序提交方案,CCP12落戶上海再起波瀾。”

面對突發情況,作爲特別代表的時任上海市政府秘書長李逸平,和上海清算所董事長許臻在新加坡現場沉着應對,利用會前兩天時間,重點舉行一對一雙邊會談。他們與主持大會的副主席格蘭,以及倫敦清算所、歐洲期交所、新交所、美國期權清算公司等機構,深入交換意見,積極尋求支持,確保了大會僅就預定的上海方案進行決策。

最終,在經歷前後四任主席、八次全體大會、數十次執委會內部討論,反覆比選布魯塞爾、迪拜、倫敦等候選城市方案後,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上海成功爭取到CCP12落戶中國。

在此過程中,上海清算所累計派出20多個團組、近80人次展開多輪營銷,累計行程繞地球超過36圈。

“中國實力”成就時代選擇

“全球中央對手方協會在上海落戶與開業,是中國金融業持續豐富市場參與者類型、深化市場層次、推動金融改革開放的有益探索,體現了國際主流金融機構對中國金融監管環境、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發展成果的認同。”

2017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在CCP12開業儀式上表示。此前,專程來上海蔘加註冊落戶儀式的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主席馬薩德,也高度讚揚了CCP12落戶中國的意義,並希望協會在全球金融市場發揮更大作用。

國際金融危機後全球經濟復甦乏力的大背景下,中國已成爲當今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公開數據顯示,1978年至2015年,中國實際GDP佔世界比重從1.8%上升至15.5%。2016年實現經濟增速6.7%,位列世界第一。2017年經濟增速目標爲6.5%左右,延續了穩中向好的態勢。

依託國家戰略支撐,上海自貿試驗區加快推進,全球科創中心建設全面展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破浪前行。根據“新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指數”,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全球地位從2010年的第八位逐步上升至2015年的第五位,在成長髮展要素中長期穩居第一。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主任鄭楊透露,“十二五”時期上海金融業成爲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初步形成了全球性人民幣產品創新、交易、定價和清算中心。

同時,中國人民銀行作爲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監管者,大力推動中央對手清算機制建設,並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和討論,有效提升了中國在場外市場中央對手清算建設中的影響力。我國在金融危機後場外市場中央對手方清算業務快速成長,與全球領先者保持同步。可以說,中國上海成功爭取到CCP12落戶,是大勢所趨,更是實力使然,這一結果對於各方而言都是共贏的。

CCP12落戶後,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將有助於國際專業人才和技術資源等進一步在上海聚集,促進在滬國際金融機構體系進一步完善。同時,CCP12可配合亞投行、新開發銀行等國際組織在其相關國際金融事務中更好地發揮主導作用,有效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發展的能級。

同時,它對我國金融市場發展也具有重要戰略價值。它不僅將加速我國金融業與世界融合,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助力人民幣國際化,還有助於我國參與全球經濟金融治理和相關標準、準則的制定,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此外,藉此契機可進一步總結場外金融市場在制度設計上的成功經驗,以場外中央對手清算機制建設爲抓手,在金融衍生品發展和金融市場風險管理上有所作爲。

“爭取CCP12落戶的經歷是一場波瀾壯闊而又獲益良多的旅程,必須謀定而後動。今後,更多參與國際事務、爭取國際話語權時,掌握國際遊戲規則、主動做好國際公關非常重要。當然,背靠日益強大的國家和飛速發展的上海,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許臻如是說。

智勇 於婷婷/金融世界

>> 作者樑智勇系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上海中心主任;於婷婷系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上海中心經濟分析師

(原標題:全球中央對手方協會落戶背後的國家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