詮釋五四 陸側重愛國 臺思想解放
北大紅樓聚集來訪探詢五四精神的遊客,青年人買了《新青年》紀念雜誌,與裝扮成1919時期的三位遊客合照。(記者呂佳蓉攝)
兩岸看待五四運動的角度不同,大陸提倡愛國、進步、民主與科學,臺灣則着重在德先生與賽先生的探索復興中華的新文化運動。兩岸詮釋五四運動的角度不同,100年後兩岸青年看待五四也不同,大陸青年側重五四的愛國精神,臺青則看到五四對臺在思想上的影響。
在五四運動百年之際,首鋼集團創業公社臺港澳事業部總經理鄭博宇獲得北京五四青年與海淀五四青年的獎章。他表示,兩岸在看待五四運動有所不同,每年5月4日是大陸的青年節,五四也相應成爲大陸政府對青年的期許,而臺灣的青年節是3月29日,兩者是不同的。臺灣的五四是講述德先生與賽先生的思維,是思想解放的進步。
不過鄭博宇也說,當年在北京發生的五四運動確實影響了後續臺灣的發展。五四運動的重要人物,胡適、傅斯年、羅家倫等人在人生後半期來到臺灣,沒有這代人對臺灣的貢獻,臺灣無法走到現在,他們在臺灣思想與發展上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
4月30日上午在大陸盛大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大會上,各界共青團和青年代表聆聽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重要講話。一名浙江共青團李姓女團員在上午聽完講話後,下午去了五四運動發源地北大紅樓參觀,她表示,五四運動時期,當時的學生非常有擔當,扛起救國救民族的大旗,這是愛國的一種形式;現今處在和平年代,首要能力所及的還是愛國。
這位共青團團員表示,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中,青年人在和平時代比較安逸,現在應要強調愛國主義精神。尤其,從今年開始,在大陸全國各地都在唱《我和我的祖國》,大家都能耳熟能詳這首曲目,十分有號召力。
至於共青團能在現今的大陸社會中扮演甚麼角色?該團員表示,共青團作爲黨與青年的橋樑紐帶,黨和主席都很重視青年工作,強調未來是青年的,每個人都是從青年發展過來的,青年是具有創造力的團體,青年強則國家強,共青團作爲服務青年的羣團組織,就要致力於去做好這份工作。他表示,「青年有創造力,民族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