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候實時觀測東海與南海 陸花88億建「海底直播室」

海底觀察網示意圖。(圖/翻攝自中國數字科學館,下同)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中國決定費時5年、斥資20億人民幣(約88億新臺幣),分別在東海南海建造海底科學觀測網,推動中方地球科學全球氣候變化科學等研究,並實現全天候海洋環境監測災害預警、維護國防安全與國家權益等多方面的綜合需求。《央視》28日報導指出,海底科學觀測網有「海底直播室」之稱,科研人員將設有都卜勒聲學流速儀(ADVO)及光學濁度儀(OBS)等設備纜線投置至海底,組成海底觀測點,測得的數據之後再透過光纖傳輸海面上的觀測系統平臺。由於不受天氣電池壽命等限制,所以能長年連續的自動化觀測。不僅能實時監控海洋信息,還能記錄地震海嘯等數據。相關分析指出,中方這次將海底科學觀測網部署在東海、南海之間,背後原因恐怕並不單純。大陸近年積極拓展海事力量,多次派遣軍力前往東海、南海加強爭議水域主權聲索;這次建立海底觀測網,未來可能爲中方在當地海域的海底資源探勘、軍事用途提供極大幫助。

解放軍東海艦隊登陸艦大隊實彈射擊。(圖/翻攝中國國防部

報導指出,上海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教授周懷陽表示,這個系統建立以後,除了科學研究以外,還能夠對其他生產應用部門,像是地礦測繪或者海洋權益、國防安全等,有一些輻射作用。希望國家各個部門能夠聯合起來,制定更加嚴格的政策措施來保護水下設施,使得這個系統能夠在水下長期地運行。報導補充道,海底科學觀測網是人類建立的第三種地球科學觀測平臺,通過它人類可以深入到海洋內部觀測和認識海洋。目前,北美西歐日本等十幾個國家都已經擁有海底觀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