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角的玻璃杯 他巧手變藝術品

指導老師楊竣州(見圖,莊旻靜攝)

玻璃回收之後,還能做什麼?新竹縣華光智能發展中心的磊質複合式庇護工坊中,有間玻璃工坊專門回收廢棄玻璃,並重新打造出新容器飾品,在指導老師楊竣州(見圖,莊旻靜攝)協助下,華光的院生洗去啤酒瓶上的標籤,或是揀選玻璃砂,爲被丟棄的物品,找到新出路

啤酒瓶樣式時鐘、玻璃打造的十字架、放置多肉的漂亮容器……一件件由玻璃打造的裝飾品器皿,都來自楊竣州指導的玻璃工坊。他說,許多玻璃製品,僅使用過一次就遭人丟棄,殊爲可惜,因此回收再利用非常重要。

該玻璃工坊內,販售最佳的藝品是啤酒瓶燒製的時鐘,楊竣州特別喜愛有色玻璃,透過院生細心去除標籤後,重新進入電窯燒製,須依據玻璃瓶厚度,控制時間溫度,將玻璃瓶有如壓扁般,即成爲具有工業風格時鐘。

磊質複合式庇護工坊開設桐花芽蔬食餐廳,由院生、身心障礙者擔任服務生,餐廳難免碰撞,當水瓶杯子缺角時,送到玻璃工房,又成了另件裝飾品。院生、身心障礙者在楊竣州指導下,各司其職,或洗標籤、或揀選玻璃砂,均需耐心和技巧

除了啤酒瓶之外,楊竣州也曾使用映像管熒幕或是汽車擋風玻璃,做出杯具項鍊或是臺灣造型紙鎮。他說,玻璃可發展的製品不少,發揮巧思、善用創意,讓玻璃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