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數回彈 醫促雙北廣篩「沒症狀也要做」:快找出染疫者

記者黃翊婷綜合報導

臺灣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昨日(2日)新增372例確診病例校正迴歸本土個案177例,總計549例。林口長庚醫院院長邱政洵認爲,現階段最重要的就是啓動廣篩,尤其是針對疫情熱區,雖然做起來不容易,但「不做不行」。

文化大學1日新增4名學生確診,快篩機動隊2日進駐校園。(圖/臺北市政府提供)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日公佈國內新增372例本土病例,爲207例男性、16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年5月2日至6月1日,加上校正迴歸本土個案177例,總計549例。其中,分佈地區新北市310例最多,其次爲臺北市152例、桃園市28例、基隆市18例、苗栗縣12例、彰化縣10例、高雄市5例、臺東縣4例、臺中市3例,新竹縣臺南市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花蓮縣各1例。

雖然雙北地區以外的縣市87例中,1例有萬華活動史,65例已知感染源,但仍有21例關聯不明,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根據《自由時報》報導,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認爲,目前的當務之急是啓動廣篩,開放基層診所投入篩檢,尤其是疫情熱區,就算沒有症狀也要篩檢,儘量並快速將疫者找出來,才能阻斷傳播鏈,縱使做起來不容易,但已經是「不做不行」了。

▲涂醒哲認爲,臺灣自1日起已經進入第四波疫情。(圖/涂醒哲Dr.Twu臉書

而先前曾預測確診病例數會在6月下降的前衛生署長(衛福部前身)、嘉義市市長涂醒哲,2日晚間改口表示,6月1日進入第四波疫情,可見前一陣子防疫的努力及成效令人擔憂,還有很多改善空間

涂醒哲指出,用「發病日流行曲線」來看,自5月17日以來共有三波疫情,第一波爲5月17至19日,第二波爲5月20至23日,第三波自5月24日開始。

涂醒哲提到,本來以爲5月24日後就會一路往下,但2日公佈的確定個案反而增加,顯示6月1日又進入第四波了;雖然一波小於一波,整個疫情還是在緩緩下降,但這時出現第四波,可見前一陣子防疫的努力及成效令人擔憂,還有很多改善空間。

涂醒哲認爲,長遠來看,疫苗對每個國家的正常生活都是最重要的,但想解決目前的問題,最重要的不是疫苗,而是地方政府的公共衛生作爲,與其仰望天邊彩虹,不如埋頭苦幹,「很多傳染高危險羣是不大看網路媒體的,地方首長別花心力在媒體上高談闊論了,捲起袖子快速專業做防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