羣體免疫促進經濟復甦?引發爭議

全球各國正加速新冠疫苗施打之際,針對羣體免疫能否促進全球經濟復甦,也在經濟學家之間引發激烈爭辯。

部分學者認爲羣體免疫是決定疫情終結與經濟重回正軌的關鍵因素。他們表示除非羣體免疫已達陣、否則政府爲避免疫情升溫、被迫實施限制活動,恐讓經濟動能持續受到壓抑。

對經濟學家而言,他們面臨的挑戰之一就是無法準確得知羣體免疫的實現時間傳染病學家普遍認爲,當一個國家人口至少有6~8成已有抗體,就可遏止病毒擴散能力

高盛集團預測美英兩國現今已約有6成人口對新冠病毒免疫,至於歐洲主要國家也將在8月達成目標

高盛補充,有些新興國家或許已接近或達成羣體免疫,主要是這些國家有相當多人口因感染該病毒而獲得自然免疫。例如秘魯在5月初約有72%人口已獲得自然免疫能力墨西哥則有58%。目前該投行對經濟前景持樂觀態度預期今年全球經濟將增長6.6%。

也有一些專家對羣體免疫能否實現感到悲觀。目前仍有許多國家無法獲得足夠疫苗、或是民衆接種意願不高。此外,疫苗針對變異病毒是否有足夠效力,與疫情拖得愈長、病毒變異的機會更高,都對全球經濟造成拖累。星展銀行提到,若將這些因素列入,全球經濟恐將無法快速復甦,它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將增長5.6%,比高盛預估減少一個百分點。

摩根士丹利則認爲,不需要獲得羣體免疫,經濟也可正常化。它以中國臺灣爲例,表示在高效率抗疫措施下,雖然疫苗接種比率低,但疫情仍獲良好控制,這也意味無須羣體免疫,經濟仍可正常成長。

匯豐控股指出,在經濟逐漸適應疫情造成的影響,反而削弱羣體免疫與復甦的相關性。該投行認爲,疫情拖得愈久,經濟活動愈能適應如此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