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洄游魚蝦上溯回家!花蓮大不岸溪降壩 改善水域廊道連結

固牀工改變棲地結構溪流阻斷水路及洄游生物無法水流上溯。(圖/花蓮政府提供,下同)

記者兆麟/花蓮報導

花蓮縣政府建設處與花蓮林區管理處,「溪」手合作,打開水路,讓洄游魚蝦順着水流上溯回家豐濱鄉新社「大不岸溪改善試驗工程」爲花蓮縣境內首次獨立溪流工程改善案例,同時爲跨機關共同爲生態環境努力的示範案例,期望最終能透過改善大不岸溪水域廊道的縱向連結,使花蓮地區豐富的洄游生物能順利上溯,達到廊道改善與生態永續的最終目的

▲▼建設處水利科、工程團隊部落代表及花蓮綠網團隊召開多次工作會議,並展開現地勘查

花蓮綠網推動重點工作之一爲串接水域生態廊道,透過資源盤點調查,選定有部落能量、且是東華大學、花蓮林區管理處及花蓮水保局森川裡海重要基地的大不岸溪來做獨立溪流工程改善的示範。

位在大不岸溪上游的復興部落於1990年代屢遭土石威脅,爲了保護人民財產安全,於2000年初在大不岸溪陸續蓋了約180幾座固牀工,然固牀工也產生一些影響及矛盾,如改變棲地結構、溪流阻斷水路及洄游生物(鱸鰻、毛蟹等洄游生物)無法順水流上溯及親水記憶消失課題,爲了達到與環境共好的目的,大不岸溪改善試驗工程於今年初展開。

建設處長鄧子榆於3月6日受邀擔任由花蓮林區管理處所召開之「花蓮綠網河溪棲地串連-海岸山脈獨立溪流」平臺會議的主持人,會中決議以跨單位的合作模式,由縣府建設處協助「花蓮生態保育綠色網絡發展計劃」執行河溪構造物切割課題改善作業,以臺11線以下之大不岸溪進行構造物阻隔改善試驗,並邀請大不岸溪有關單位及部落族人,在河防安全及生態覆育兩方面議題上,共同討論固牀工整體改善策略方法

▲拆除河口第一支固牀工。

改善試驗工程方案也經建設處水利科、工程團隊、部落代表及花蓮綠網團隊針對平臺會議結論召開多次工作會議,並展開現地勘查,最終確定將河口第一支固牀工拆除,配合8座固牀工執行部分降壩30-50公分後,逐步改善河道縱向連結性。

整體改善試驗工程已於今年11月11日完工,後續將由花蓮綠網團隊持續進行水域生物監測計劃與成效評估,未來也會將結果回饋給相關單位做參考,未來期望還能有跨機關的合作,共同爲花蓮縣的自然生態環境盡一份心力,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願景能真正實踐。

腦公!你不可以賴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