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阿根廷性感探戈舞 約隱約現的挑逗
在沒有踏足這塊土地之前,如果你翻閱過這個南美國家的資料,埋首一堆名詞中;如果只記得庇隆總統的兩個女人——傳奇的艾娃與伊莎貝爾,而忽略了高喬人和港口人,就失去了最有趣的內容;其實,正是他們代表了饒有性格的阿根廷文化。
阿根廷與智利相比,一個在安第斯山東邊,一個在西麓,同樣是南美國家,同樣迷戀足球、美酒和女人,但阿根廷比智利多了一樣很重要的東西:風靡世界的阿根廷“探戈”,將本土歷史文化與歐陸風韻交織滲融,形成其獨特的文化內涵。
據說,Gaocho(高喬人)本是Guacho變過來的,原意是孤兒、私生子,他們是印地安人與歐洲移民的混血後裔,漂亮而粗獷,又放蕩不羈,自由自在地縱馬四處流浪,最後卻不知去向,消失在草原和城市的暗影中。
或許與流傳在南美人之間的說法有關:娶老婆去智利,美女如雲;嫁丈夫到阿根廷,男士英俊瀟灑而多情。“港口人”就是布宜諾斯艾利斯人,擁有自傲的典型都市人性格,受過良好教育,憂鬱情深,品位不凡。
郵船經過大西洋駛進拉普拉塔河,一望無際的草原遼闊而蒼茫,到處是牛羣和天鵝,沼澤與城市上空飄蕩着浪漫而憂鬱的歌聲:“我願生下來就是平原上的一株小草,從來沒有看見你經過,也不會在這兒受煎熬,受折磨……”岸邊年輕的漁夫不用釣鉤,已綰死了你的情緒。
[探戈音樂]
這就是阿根廷探戈。正是因爲移民,19世紀末,流連在酒吧和妓院的男人們,思鄉和揮之不去的感傷令他們集聚街頭,用簡單的六角形手風琴和吉他、笛子、小提琴,演奏各自的家鄉小調,創造出別具情趣的探戈音樂和舞蹈。
開始,這種下里巴人式的歌舞,被上流社會視作庸俗和不屑一顧的低級文化;怎知這種情感通過音樂和舞者四肢交纏的縱意流露,很快地在歐洲流行,由沙龍到劇院,加入鋼琴而所向披靡,最後迴流到阿根廷,成爲這個浪漫國土上最具風情的特產。
3月已是南美的深秋,每平方公里平均只有10個人的阿根廷,在梅內姆總統任內,近年經濟已復甦,美元兌阿幣由10年前1:2左右漲到今時的1兌1。
[華人勤奮]
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300萬人口中,由中國上海和福建移民至此的人數,已有5萬人左右。
勤奮是華人縱橫四海的致富秘訣。有位1989年由北京移居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知識分子兩袖清風,唯一的財產是他懂得西班牙文。
正是勤奮,讓他從餐館侍應生做起,短短四五年,他已變成擁有兩家中餐館、3間超級市場的老闆,還有自置物業、汽車以及一間進出口公司的股份。國際連鎖超級市場家樂福進軍阿根廷後,他清楚時勢的變化,將滾雪球式的投資,改爲大資本決定性的投資,留下一家自選店,將手上的資本注入全市最大的中餐館之一中,認真計劃,不但從北京和南京請來最好的廚師,連餐具也請上海錦江集團幫忙設計採購,令餐館成爲豪華的“國家級”而欣欣向榮。雖是另一個“尋找他鄉的故事”,他卻坦然地說:“我只希望過這種小康生活。週末帶着老婆孩子去吃吃飯,看看探戈,也就滿足了。”
滿足,誰又能真個滿足現狀呢?阿根廷雖然不是冒險家的樂園,如果你也想試試,手上有幾萬美元已足夠了——去領事館要張申請表,交上6000美元的登記費,然後匯3萬美元進阿根廷銀行(別擔心,這筆錢還是你自己的,兩個月後可以提取),住上半年,你便可以辦居留;如果不想做生意,吃吃喝喝聽音樂看探戈,就是養老也蠻寫意的呢。
[牛肉飄香]
以畜牧業爲本的阿根廷,半個多世紀以前曾經是地球上最富裕的幾個國家之一。阿根廷的牛肉直到今天仍然傲視歐美。即使阿姆斯特丹的北歐美女吸引着無數的世界遊客,遊客街兩邊亮出“阿根廷烤牛肉”招牌的餐館,依然以其本土的傳統烤肉方式,將豔紅的牛肉穿在十字鐵架上,讓藍色火焰飄出誘人的香味,誘人止步,情不自禁。
來到布宜諾期斯艾利斯,除了逛街,購買價廉物美的皮製品外,觀賞西班牙殖民文化留下的建築物,五月大道、國會大廈、綠蔭如席的玫瑰園以及濃郁巴黎風味的城市建築別有情趣。兩百多座城市雕塑中聳立着民族英雄聖馬丁領兵翻越安第斯山的銅像。
穿大街走小巷,一家家烤牛肉餐館、烤牛排餐館,肉香酒香將人生至高的享受撕開一個裂縫;你鑽進去後才發覺,溫馨之中還有迷人的六角形手風琴帶來的感傷,恍然失神中倏然記起自己曾經動心過的眼神,或者傷慟、離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