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思考|發揮數字經濟的引擎作用
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研究顯示,數字經濟增加值已由2011年的9.5萬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35.8萬億元,佔GDP比重從20.3%提升到36.2%。圖爲11月8日,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不少展商請來網紅主播在消費品展區“直播帶貨”。(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數字經濟是數字科技價值實現的嶄新形態,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數字經濟有效對衝了經濟下行壓力,展現出強勁活力和巨大發展潛力。“十四五”期間,要充分發揮數字經濟的引擎作用,爲我國經濟發展培育新優勢、注入新動能,助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單邊主義擡頭,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國際形勢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應對當前國際發展形勢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大的必然戰略選擇。在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數字經濟勢必會以其獨特的優勢引領經濟發展,連接國內國際雙循環,展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
數字經濟是激活消費市場、做強實體經濟、貫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路徑
用數字經濟激活就業和消費,提振發展信心。數字技術催生直播經濟、跨境電商、互聯網金融等新互聯網模式,在線教育、互聯網醫療、線上辦公等新業態紛紛涌現,由此培育出大量新個體和微經濟,開闢了就業新空間,產生了相應新崗位,提供了更多便利的數字產品和服務。用戶習慣向線上遷移,付費意識覺醒,社會運轉方式和羣體行爲模式發生深刻改變,激發了互聯網應用創新的“蝶變”效應,促進了人們消費理念升級,培育了新的消費習慣。
用數字科技武裝製造業,做強實體經濟。數字經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部分,它在與實體經濟融合中,通過人機協作,創造新的生產方式,促進整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第一,用數字科技夯實新的基礎設施建設,統籌推進新基建,使原有的路、網等基礎設施,融入第五代移動通信、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得到萬物互聯的條件,激活沉澱的、無機的設施,建成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第二,用不同的數字科技裝備一二三產,重心放在製造業,在產品的設計、生產、營銷等環節,部分或全過程地實施數字控制,從自動向智能升級,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產品研發及產業化,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和對傳統產業的替代步伐。第三,規範數字製造的管理模式,革新企業經營監管方式,讓企業內部管理決策鏈、生產製造鏈、客戶服務鏈反應更加敏捷高效精準,降低監管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最終以實際效益及用戶對產品和服務的滿意程度來檢驗數字經濟的發展效果。
用數字經濟貫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保障發展質量。利用數字技術打通國內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多措並舉刺激消費、促進就業、提高保障,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滿足國內需求作爲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國內經濟產業鏈安全有效基礎上,把數字經濟延伸到國內外上下游企業的整合上,實現生產要素和資源的高水平融合,加快構建“一帶一路”合作創新網絡,發展電子商務,鼓勵企業開展遠程服務,促進數字貿易與國內產業發展的相互融合,爲企業“走出去”提供強大的國內市場支撐,助力雙循環中外循環的高質量發展,培育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
數字經濟不僅給企業帶來利好,也讓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美好
數字科技預示着一個嶄新時代的開啓。數字經濟是數字科技價值實現的嶄新形態,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近期看,數字經濟將會給企業帶來利好。數字經濟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會更好地利用數字技術形成的生產力,合理地配置生產要素,激發企業更大的生產和創新活力,使企業更加精準地對接個性化、精細化、多樣化的新興市場需求,提供更細分、更專業、更便利的服務,有效化解企業供給過剩問題,降低供給成本,提高企業效能。
長遠看,數字經濟有兩個發展趨勢:一是以網絡協同爲要件,呈現從開放到全球化的加速趨勢。數字技術伴隨全球化興起和發展,全球化也必將在數字技術廣泛運用中加速推進,促進社會快速發展,提升人類協同能力,通過大規模、多角色的實時互動來解決問題。如果說農業時代自給自足、村社範圍簡單交換的經濟範式是“點”;那麼,工業時代經濟範式是“線”,即流水線、供應鏈、產業鏈;互聯網和數字時代經濟範式則是“網”,即開放的網絡結構、自由的多元協同、分佈式的自組織體系。數字經濟將在發展中體現其互聯和共享的品質,加之事物發展不平衡又必然保持競爭態勢,這將是個多元競爭和共享世界對立統一的趨勢。二是以生產力質變爲核心,呈現從信息化到智能化的加速趨勢。數字經濟讓我們看到兩個世界,即物質世界和數字智能世界,數字科技將勞動者變成“人+機器”,將生產資料變成“工農業用品+數據”,將勞動資料變成“工農業設備+計算力驅動的數字科技設備”,使生產力空前解放,人類進入數字智能時代,起於數碼,要在智能。數字智能世界爲物質世界提供質效優化的解決方案。從力和動的角度看,農業時代的體力靠土地和糧食,是人工手動;工業時代的動力靠石油和煤炭,是機器自動;數字時代的智力靠信息和數據,是數字能動。數字經濟是生產力不斷質變中物質世界與數字智能世界對立統一的趨勢。
數字經濟的發展趨勢和前景,必將帶來許多積極的變化,許多新現象會從我們的期望和想象中走進每個人的現實。一是它將改變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使線上線下結合和人機協作、機器銜接成爲常態,通過線上診療、線上學習、線上辦事,會逐漸緩解乃至真正解決看病難上學難辦事難的問題。二是數字經濟產生的新業態、新模式、新崗位,擴大了就業空間,加之人力供需交互平臺的數據信息,能夠準確反映崗位餘缺、適配人力,及時調節,解決問題。隨着機器人、人工智能參與更多的勞動,取代原來人們要做的急難險重工作,減少了過去危險崗位操作帶來的傷亡風險,就業更具人性化,勞動時間會漸漸減少,娛樂休閒度假時間會普遍增加,機器人會對人類生活作出更多貢獻。三是隨着數字產品和服務越來越多,生產成本下降,吃穿住行的問題會得到緩解和改善,人們會更好地感知各種數字產品的運用和服務,提升生活品位。四是隨着大量數字智能產品和服務設施的運用,將會減少人的感性和差別性對消費者的影響,銀行行長和賣茶葉蛋老太太使用手機銀行的業務,會得到同樣的服務,人們能更多感受到公正和平等。
我國發展數字經濟具有獨特的優勢。一是數字技術產業化領先,而且在5G、量子通信、語音識別、超級計算機等前沿科技領域不斷取得突破,正在從“跟跑”向“並跑”“領跑”轉變,特別是消費互聯網、數字技術運用全球領先,這是推進數字經濟的重要基礎。二是我國的體制和文化更適宜推行共享經濟,數字經濟具有共享的品質,而我國的社會和文化生態,正是適合共享生活、共享生產、共享生產資料和共享數據等共享經濟發展的土壤。三是我國很快控制住疫情,由被動到主動,可以從容地抓好常態防疫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而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世界,我們可以通過數字經濟將防控疫情與經濟社會發展統一起來。四是幾十年來我國培養了大量網絡、信息、智能方面的人才且具有規模優勢,可爲數字經濟發展持續地提供雄厚的專業人才和相關技術業務支撐。這種優勢無疑爲數字經濟的持續發展不斷賦能,促進數字經濟更加繁榮。
但是我們也有數字經濟發展的軟肋和瓶頸:一是數字經濟相應的法規制定、安全保障和監管;二是數字經濟發展受到技術迭代、升級和突破的限制;三是數字經濟需要市場機制賦能。
爲此,一要及時確立數字經濟發展的邊界,在數字資源所屬權、網絡信息和平臺安全等方面要及時跟蹤總結,制定相應的制度法規,在放開發展中要見微知著,做好監管;作爲數字經濟大國,我們需要建立較大的數字網絡安全企業,包含基礎網絡安全、設備終端及軟件開發的安全、互聯網的安全,以保障經濟、政治、文化的安全,維護國家、企業、單位各種秘密和個人隱私的安全。二要在高精尖數字技術上發力,將科技創新作爲重要的戰略,從最基礎的教育做起,紮實培養人才,紮實搞好基礎理論研究;把科學與技術結合起來,藉助數字技術深化科學研究,在新的科研基礎上致力於技術的突破,數字經濟越發展越需要科技的迭代和升級。三要把數字經濟的共享性質與市場原則結合起來。在數字集聚的基礎上加大數據分析,探索數字分析成果的交易,對不同的數字分析成果分級交易,建立合規的數字交易市場,培養和引導數字交易習慣,建立交易制度和法規,完善交易機制。只有數字要素交易市場的繁榮,才能更好地促進數字經濟蓬勃發展。(邵春堡 作者系北京大學中國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 本文刊登於《中國紀檢監察報》2020年11月12日理論週刊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