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財兩旺”,溫州做對了什麼?

“人財兩旺”,絕對是溫州2023年的年度標籤。

先說“財”。初步覈算,2023年溫州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8730.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9%,分別高於全國、全省1.7、0.9個百分點。

其名義增速更是高達8.03%,既是全省增速冠軍,又在全國GDP30強中排名第一。

而且,溫州的這個增速還是在其上調了2022年GDP終核數據的基礎上得來的。

再說“人”。據浙江省統計局發佈的《2023年浙江省人口主要數據公報》,2023年末,溫州全市常住人口976.1萬人,比2022年末增加8.2萬人,增量僅次於杭州,居全省第二,甚至反超了寧波0.3萬人。

數據顯示,2023年,溫州新增各類人才超22萬人,引育大學生12.9萬人,引進培養省級及以上高層次人才68名、創歷史新高。

作爲中國民營經濟重要的發祥地,溫州曾在八九十年代憑藉“溫州模式”風光無兩,“溫州人”也成爲“有錢人”的代名詞。

然而從2001年起,溫州經濟不時受到脫實向虛、資本投機盛行的影響,曾經一度陷入了沉寂,逐漸淡出了人們視線。而如今,悄悄努力的溫州終於再次嶄露頭角,吹響了衝刺“雙萬”城市的衝鋒號。

春天的故事,往往來自冬天的醞釀。沉潛蓄勢這些年,溫州做了哪些改變來重拾升勢?

有意識地推動經濟“脫虛向實”,是溫州這幾年的首要任務。

爲此,溫州先後制定實施“五一〇產業培育提升工程”、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計劃、“製造業發展雙輪驅動”戰略、產業鏈鏈長制“十個一”機制等系列舉措,以此來振興實體經濟,促進高質量發展。

精力聚焦,成績自會出現。2017年,溫州GDP中第二產業增加值佔比爲39.4%,到2023年,第二產業增加值佔比增加到了41.3%。

而同一時期,全國GDP中第二產業增加值的佔比從2017年的40.5%下降至2023年的38.3%;浙江全省的數據也從43.4%下降到了41.1%。

從低於全國、全省平均,到高於全國、全省平均,可見,溫州是在“逆勢”中增加國民經濟的含“實”量。

2023年,溫州規模以上工業營收達到7432.5億,連續超過湖州、金華,躍居全省第5。

佔比提高了,規模上去了,效益也有了明顯改善。2023年,溫州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實現402.5億元,同比增長10.7%。相較營收4.9%的增速,說明溫州規上工業企業的利潤率也有了很大提高。

這個成績確實難能可貴。要知道,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6858.3億元,下降2.3%;浙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5906億元,下降0.3%。

第二點就是更加厚愛民營經濟。

從章華妹領到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張個體工商業營業執照,到今天溫州個體工商戶已有98.16萬戶,相當於近10人中就有1位個體工商戶;從全市在冊市場經營主體達到141.26萬戶、九成以上與“民”有關,到全市綜合百強企業中民營企業佔八成……可以說,民營經濟始終是溫州的最大特色、最大優勢。

有數據顯示,全國民營經濟的特徵是“56789”,而溫州民營經濟的特徵是“99999”,即民企數量比重、民營經濟對GDP的貢獻率、工業增加值佔比、從業人員佔比、稅收佔比均超過90%。

可見,溫州經濟就是民營經濟。民營經濟好,溫州經濟就會好,民營經濟遇挫,溫州經濟就會栽跟頭。

2018年12月29日,溫州將每年的11月1日確定爲“溫州民營企業家節”,這是全國首個通過地方人大依法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確定的“民營企業家節”。

在2023溫州民營企業家節上,溫州發佈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舉措,在全面承接落實全省“民營經濟32條”外,細化195條任務清單,鞏固提升一批具有溫州辨識度的改革成果,創新探索一批全國全省首創性的破題之舉,爲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2023年,溫州實現工業增加值1619.8億元,增長9.4%。其中民營工業引領作用增強,規上民營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9%,對規上工業增長貢獻率達94.5%。

說到民營經濟,自然繞不開民營企業家。

溫州的民營企業家專有一個響亮的名字——溫州商人,又稱“東方猶太人”。

溫州商人還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精神氣質。“走遍千山萬水,講了千言萬語,想了千方百計,吃盡千辛萬苦”,這句形容溫州商人的話,被簡稱爲“四千”精神。

德力西集團是溫州著名的民營企業,已連續二十二年登上中國企業500強榜單,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在一次記者採訪中表示,德力西集團的成功,離不開“四千”精神的支持。

據瞭解,在創業初期,胡成中曾三次跑去上海,請一名退休工程師相助。其間,他睡在工程師家的地上,幹各種家務活,最後終於打動了工程師,答應來企業幫忙。

溫州商人還善於抱團打天下。

80年代中期,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提出了“溫州模式”,他說,將小商品做成大市場的,不是溫州一個個的商人,而是成團的“溫商”。

奧康、紅蜻蜓皮鞋的掌門人是親戚,正泰、德力西的老闆是同班同學,均瑤是三兄弟聯合創辦的企業,重慶三家巨無霸企業的領頭人則是溫州瑞安同鄉。

在意大利普拉託,6萬多溫州人聯手註冊7000多家公司,幾乎掌握了普拉託的紡織業和零售業。

北京大紅門拆遷之前,聚集着20萬的溫州小商販,讓大紅門一度成爲名副其實的“溫州村”。人口不足百萬的永嘉,則掌握着無數小城鎮裡小超市的命脈。

兄弟、同學、同鄉……都是溫州人在外做生意的組團規則。溫州商會遍佈全國80%以上的地級市,成爲中國最有實力的商會,也是溫州人最信賴的求助對象。

溫州之所以盛產生意人,也許源於“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自然稟賦。北、西、南三面環山的溫州,其實是名副其實的山區。山地多耕地少,農業時代溫州人的生存環境並不好,資源匱乏,人們只能外出闖蕩。跟當年山西人“走西口”成爲著名的晉商一樣,溫州人也把生意做到了全世界。

據統計,在外經商的溫州人達到245萬,也就是每4個溫州人中就有1個在外闖蕩。其中70萬在世界130餘個國家和地區發展,175萬在全國各地經商創業。全國由溫商控股的上市企業超過60家,是溫州本土上市企業的2倍多。

最重要的是,溫州人在外創造比在本土更多的財富,國內和國外創造經濟總量累計超過萬億。

爲了把245萬世界溫州人串珠成鏈,激活在外遊子歸巢新動力,2003年,溫州市委市政府開始舉辦世界溫州人大會。如今,該大會已成功舉辦5屆,共聯絡海內外溫州籍和浙江籍人士1300多名,累計簽約230個溫商迴歸項目,總投資約3.3千億元,成爲了海內外溫州人聯絡聯誼、共謀發展的重要平臺。

區域經濟競爭殘酷,尤其是大體量城市,跌落容易,攆回去難。溫州之所以能夠重拾光榮與夢想,重回全國前30強,最重要的基本盤,就是走到哪裡都打不垮、打不散的溫州人。

雙向奔赴,更有力量。

如何更好服務民營經濟、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一直是溫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和改革重點。

2018年8月,溫州獲批創建全國唯一新時代“兩個健康”(即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先行區,肩負起爲全國探索示範的重任。

在先行區創建批覆文件上,溫州的創建目標是,力爭通過3年左右的努力,使營商環境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到2025年,基本建立起適應新時代需要的富有地方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系,開創形成地方政府治理現代化與新時代企業家精神發揚相共振的全新局面。

獲批後,溫州旋即啓動“營商環境提升年”,發佈80條新政,設立民營企業家節,建設世界溫州人家園,千方百計給民營企業家創造優越條件和優質平臺。

2019年3月,溫州出臺全國首個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的規範性文件,剛性規定凡是與企業有關的政策出臺,必須徵求企業家意見,讓企業家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創建五年來,溫州累計幫助企業破解難題3.4萬多個、爲企業減負超1900億元;在全國工商聯發佈的《萬家民營企業評價營商環境報告》中,溫州從2019年全國城市(不含直轄市)排名第27位,上升至2021年、2022年第2位;市場主體總量從創建前的96萬戶逆勢增長至141萬戶,高新技術企業、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均增長4倍;溫州地區生產總值從6006億元增加至8730億元,連續五年穩居全國城市30強;民營經濟增加值等20多項重要指標領先全省、優於全國;民營企業發展轉型跨越,實現了從“粗放經營”到高能發展的全面升級。

在2023聯合國“中小微企業日”,溫州再一次選擇勇立潮頭——在全國率先啓動中小微企業友好城市建設,發佈“滿天星”計劃,推動構建創業扶持、創新推動、市場開拓、財稅支持、信貸融資、服務體系、權益保護七大友好支撐體系,優化中小微企業發展空間和發展環境。

民企好溫州就好,民企強溫州就強。溫州搞活民營經濟、搞好民營經濟,其意義不止於溫州內部。因爲民營經濟也是中國重要的經濟力量、最具活力的經濟成分。

2023年,“民營經濟之都”的“人財兩旺”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範例和啓示。

藉此機會,也呼籲全國各級各地一如既往的、真心實意地支持民營經濟、高看民營經濟、厚愛民營企業家。

No.5700 原創首發文章|作者 四方君

參考文獻:“搞錢第一名”的溫州人,搞學問也這麼狠?微信公衆號“地道風物”;溫州的榮耀與失落:連續5年居全國城市前30強,坐穩浙江第三城,王劍,礪石商業評論;浙江溫州:重溫“四千”精神 續寫創新史,胡炎楨、劉佳慧,新華網客戶端;“兩個健康”創建五週年,浙江溫州探路經驗獲全國推廣,李曉曉、楊正弘,央廣網

開白名單 duanyu_H|圖片 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