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和能源轉型的碰撞
(圖/本報系資料照)
人工智慧,美麗新未來?
今年以來,人工智慧帶領着金融市場一飛沖天,不但讓大家一掃疫情以來的沉悶,更讓大家對美好的未來充滿想像。但事實上,科技的重新洗牌正在加速全球能源的消耗殆盡。去年8月,《國家生態足跡和生物承載力報告》指出,科學家在計算人類1年的可用能源後發現,所有額度早在去年就被花光了,認真說起來,我們現在正以透支的方式消耗着全球能源。
現實是,大家都知道能源轉型是邁向脫碳必走的道路,但多數人不知道的是,隨着人工智慧的持續發展,對於能源的耗費也開始朝着失控的方向激增,如果「酒矸倘賣無」在20世紀是貧困的象徵,那21世紀的人工智慧與能源轉型相遇,非常可能會把能源拉入一個寅吃卯糧的境界而不自知。
自OpenAI推出ChatGPT以來,人工智慧就成了街頭巷尾最夯的話題,就連將在520上任的新政府都自我命名「行動創新AI內閣」。然而,不爲人知的是,讓臺灣自鳴得意的人工智慧所耗電力搭上備受爭議的替代能源轉型,非常可能讓已然捉襟見肘的經濟部陷入更大的能源政策泥沼,最近接二連三的停電已可窺知一二。
現代經濟增長的3大方向:人工智慧、能源轉型和氣候變遷,成功與否取決於能不能有效解決現在的能源難題。不能否認,過去10年,科技巨頭在提高能源效率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橫空出世讓一切步調亂了套。
圖形處理器GPU需要耗費的能源讓人吃驚。臺灣今年洋洋得意於晶片短缺,明年卻可能迎來意想不到的變壓器短缺,更可怕的是,所有和人工智慧搭配使用的工具設備都會爲電網帶來更多更大的壓力。國際能源總署已表示,到2026年,全球數據中心的能源消耗量非常可能再度加倍,來到相當於日本全國能源消耗量的相同規模,這將讓各國政府面臨一個難以想像的巨大挑戰。
有人會說,人工智慧纔剛剛起步,科技的進步早晚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但同時存在的兩個矛盾很可能讓問題雪上加霜。首先,生成式人工智慧興起剛巧和能源轉型同步發生,電力的加大消耗當然會造成稀缺資源的進一步搶奪;另外就是電網擴大的新挑戰。儘管各國都承諾加速建立新的再生能源發電能力,但大家心知肚明知易行難。更遑論貨幣緊縮的升息正讓風力及太陽能專案成本升高,繼續建造新的輸電網路已不是容易的事。
當然,我們也看見NVIDIA公開表示,他們可透過新一代的人工智慧伺服器實現節能的目標。但別忘了,更有效率的晶片也意味着進一步刺激人工智慧的使用頻率。有人提到另一個選擇是要求大型企業協助各國公用事業克服電網的擴大建設。不過,在現在這個全球化一去不回,保護主義與區域分化越來越明顯的新世界,民粹政權讓所有事情都變得充滿不確定,減排脫碳早就被很多的政治人物拋諸腦後了。
再生能源短缺的情況如果因人工智慧推進而進一步惡化,三不五時的停電很可能會成爲常態。更何況,到目前爲止,生成式人工智慧到底可以怎麼賺錢?根本沒有人知道;也沒人關心人工智慧運作的能源成本一旦水漲船高,可能會帶給我們什麼挑戰?
「船到橋頭自然直」肯定是一個最愚蠢、最不負責任的決策,人工智慧和能源轉型的互相碰撞,將讓清潔能源的成本進一步推高,一不小心,顧此失彼造就的亡羊補牢甚至可能讓你發現防不勝防的停電除了讓你跺腳,剩下的就是莫可奈何徒呼負負。(作者爲創投合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