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大變局!第一省會,急了!

作者:餘飛

01

廣州鬆了

蛋糕在縮小,爭搶越發激烈了。

上週浙江省全面梭哈,宣佈除杭州市區外,其餘地方全面放開落戶,包括副省級城市兼計劃單列市的寧波,現在也是想怎麼落戶就能怎麼落。

當時本號就分析過,主要目的是爭奪人口的存量蛋糕,但放開落戶帶來的作用,則是放開限購,因爲戶籍是限購的鑰匙,戶籍藩籬被撤銷,限購也就蕩然無存。

浙江在人口見頂的背景下,尚有不錯的人口增量,都開始着急搶人了,其他人口陷入負增長的城市,就更急了。

比如第一省會廣州。7月21日,廣州人社局發佈了《廣州市差別化入戶市外遷入管理辦法》徵求意見通告。

明確提出,在白雲區、黃埔區、花都區、番禺區、南沙區、從化區和增城區7個行政區實施差異化落戶政策:

1、擁有國內普通高等學校全日制本科學歷(無學士學位),或擁有國內普通高校全日制大專學歷,或技師學院全日制預備技師班、全日制高級工班畢業人員;

2、申報時年齡在28週歲及以下;

3、申報時須在差別化入戶實施範圍區域內連續繳納社會保險滿12個月。

同時,意見還提出,符合上面落戶條件的新市民,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也可以隨遷到實行差異化落戶的7個行政區。

簡單來說,就是廣州要降低除天河、海珠、越秀、荔灣四個中心區外的外圍片區、外圍片區的落戶限制。

28歲以下的大專生,可以落戶廣州非核心區了。

02

廣州爲何急了

這並非廣州首次降低落戶門檻,過去兩年裡,廣州頻繁出手。

2022年,廣州發改委發佈過一份《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廣清結合片區廣州(片區)實施方案》,其中就提出:

將花都、從化、增城三個區原先全日制本科學歷的落戶門檻,下降至全日制大專。並且,差別化落戶花都、從化和增城後,還可以根據實際居住地、工作地,在白雲、黃埔、花都、番禺、南沙、從化、增城7個區之間市內自由遷移。此外,在以上7個區繳納社保3年後,還可以向廣州核心四區(天河、海珠、越秀、荔灣)遷移戶口。

這裡面只牽涉到了三個外圍區,花都、從化與增城。

而最近發佈的徵求意見稿,涵蓋了全部的非核心7個行政區。只不過,爲了區別於其他二線城市的放鬆模式,廣州設置了一個28歲年齡以下的限制。

此外去年下半年,廣州還發布了《廣州市引進人才入戶管理辦法實施細則》,調整了部分內容,最重要的調整在於:

具有全日制本科學歷、有學士學位證的,或具有中級職稱的,年齡在40週歲以下即可申請將戶口遷入。

在此之前,廣州核心區落戶本科需要半年社保才行,現在參保即可落戶。

去年不斷放鬆落戶,有搶人目的,有救市目的,更側重的還是後者。

而現在,同樣是這兩個目的,但形勢變了,更側重的是搶人,因爲廣州的人口在2022年罕見負增長了。

去年發生了很多罕見的事情。

罕見一:全國人口見頂轉向,正式進入負增長,全年人口減少了85萬人。

罕見二,廣東省人口歷史性減少。

廣東省去年常住人口12656.8萬人,相較於2021年減少了27.2萬人。自然增長人口42.2萬,常住人口卻減少了27.2萬,這意味着去年一年廣東省人口流出了69.4萬人。

製圖:城市財經;數據:廣東省統計局

罕見三:深圳人口創市以來首次減少,廣州人口歷史性減少。

去年深圳人口減少了1.98萬人,是1979年立市以來首次減少。

製圖:城市財經;數據:深圳統計局

廣州去年常住人口減少了7.65萬人。

廣州統計局的歷史資料中,統計公報也只能查詢到最早1991年的數據。只能說,這是廣州32年來人口首次負增長。

罕見四:北上廣深港五大一線城市,人口集體負增長。

2022年上海人口減少了13.54萬人,不僅是一線城市中人口減少最多的城市,也是全國之最。北京去年減少了4.3萬人,香港減少了6.83萬人。

製圖:城市財經;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罕見五:粵港澳大灣區11市,除了珠海,其餘全部減少。

製圖:城市財經;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這其中有疫情因素,畢竟去年上海、廣東等地是疫情影響較爲嚴重的地區。在不斷封控的背景下,很多人撤離回到了中部和西部。

這一點可以從國家統計局披露的農民工數據中看到。

國家統計局不久前公佈的《2022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22年在外出農民工中,跨省流動7061萬人,比上年減少69萬人,下降1.0%;省內流動10129萬人,比上年增加87萬人,增長0.9%。

跨省農民工減少,省內流動增加。

更重要的還是人口格局已經發生變化,這纔是廣州着急,不斷降低落戶門檻的根本原因。

03

城市人口格局改變

2022年受疫情因素干擾,可能還看不出,或者說數據還無法真實反映各城市的人口變化情況。

那麼不妨看2021年的數據。2021年是疫情三年中對我們影響最小的一年,在這樣一個影響最小的一年中,中國的人口增量主陣地已經從一線變成了二線省會城市。

2021年深圳、廣州兩座人口引擎,突然從過去每年幾十萬的人口增量掉到只增加了幾萬人,人口增量掉出了前十。

而與之對應的是,省會城市表現強勁。武漢常住人口增加了120.12萬人,其中有疫情與人口普查疊加導致的數據誤差,真實人口增量應該在20萬左右。

杭州、西安、成都人口增量在2021年都有20多萬。增量排名前十的都是二線城市。

製圖:城市財經;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2022年,這種格局演變的形勢就更加明顯了。

過去,在人口紅利時代,也即人口增量時代,一線城市擁有強大的產業,吸引人口幾乎不用費什麼力氣。

然而,現在時代不同了:

第一,人口形勢不同,過去是增量時代,現在是人口減量時代。蛋糕越來越小,想要分到蛋糕,再不能如過去一樣躺賺,而需要親自下場搶人,上海、浙江都行動起來了。

第二,高房價帶來的局面不同。

一線城市的高房價、高租金、高生活成本,市場的這個無形之手,本身就在左右着人口的去留。

而隨着二線省會城市不斷崛起,儘管二線省會城市的經濟實力、產業豐富度、就業機會,仍與一線有較大差距,但結合生活成本來說,二線省會城市,是當下很多年輕人最佳的選擇。

在這種局面之下,一線城市想要扭轉人口形勢,也必須拿出誠意才行,再不能像過去一樣高高在上的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