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貶值凸顯須全面啓動改革

人民幣貶值救出口

儘管人民幣持續貶值預期未被打破,但筆者仍然不認爲這是貨幣戰爭的開始。因爲國際外匯市場當前的主流不是大的調整,而是之前調整後的小的修正,因此人民幣的修正、美元的修正,以及相應地其他貨幣再修正都是有可能的,但是不會大動,倒是小的貨幣博弈將會是常態。

這次貶值可以解釋是因爲近期人民幣被動升值過高,符合人民幣國際比較價位,除此之外,選擇貶值,也部分反應出這幾年的「調結構、轉方式」,始終沒有比較大規模地啓動內需,儘管服務業的PMI總在50以上,而且總處在不錯的增長狀態,但是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卻沒有那麼大,最後還是隻得通過人民幣適當貶值來讓商品提高國際競爭力。

今年第二季大陸GDP增長率的官方數字爲7%,如果統計中扣除輸入性原材料能源價格下跌,實際GDP增長率可能更接近4%。官方說今年上半年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1.4%。然而,根據Dragonomics的數據,大陸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增長率估計爲4至5%,低於2014年的6.6%。而對於企業投資了多少資金用於提升產能,考慮到現有廠房和機器的折舊,大陸可能已停止資本淨增加,這就是目前大陸經濟的實情。

2005年以來、尤其是2012年以來,由於人民幣隱性跟隨美元,美元走強,人民幣隨之也相對走強,導致從兩頭擠壓大陸出口企業的生存環境。

總之,一方面是外貿總量減少、資本所有權三資企業掌握的多、資本外移的多,另一方面由於傳統增長模式始終難以帶動經濟的復甦向好。從2013年開始的微刺激、定向寬鬆試圖拯救實體經濟,但最後都被證明收效不大。

改革才能救經濟

原因在於根本的結構調整沒有觸及痛點,也就是沒有深刻地觸及所有制結構、市場準入結構、要素權益結構調整,沒有根本的轉向「社保現代化、中小企業現代化、三農現代化、金融現代化」。

要是真正的轉軌了,其中的要害就是大膽消除歷史形成的各種制度性差別和障礙,這包括大力反哺「三農」,構建農地與城鎮用地「同地、同權、同利」平準基金,然後再圍繞之成立農村土地資本化開發銀行,推動農村集體土地股份化、農村承包權完全市場化;勇於財政風投、天使投資,構建財政墊底的天使基金、風投基金、聯合基金等,勇於減免稅和貼息;創新金融機構、手段、方式方法、放開金融市場;構建差別化的、全覆蓋的社會底線保障,將國資信託出去、完全按照市場化經營,所有盈利都歸於社保基金名下。

如果這次人民幣市場化附帶的隨行就市的貶值,預示的是繼續過去舊模式,繼續集中在暴富的房地產、過剩的製造業、效率不高的基礎設施、部分先富起來的人,那這次市場化、以及市場化貶值就會失去相應的意義。

但是如果代表的是全面小康建設、全面深化改革,那麼的確人民幣可能還會有一小段時間的調整、貶值,爲的是達到讓出口和消費並重,但是很快人民幣就會穩定下來,從而獲得更多的動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顯然這會代表可能的轉型痛苦,至少3至6個月的密集政策調整、3至6年的適應爬坡,但是之後將會有一個持續20至30年的市場化上升時期。

(作者爲澳大利亞創新金融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