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貶值壓力又來了?短期波動區間有多大?

財聯社6月11日訊(記者 史思同)端午節後首個交易日,在岸、離岸人民幣匯率分別跌破7.25、7.27關口,人民幣匯率再度承壓?市場人士對此關注度提升。

對此,業內專家向財聯社記者指出,節前美國超預期非農數據的披露支撐了美元指數反彈,進而對人民幣匯率形成被動貶值壓力。展望後續,美元指數或仍將維持偏強運行,人民幣或將繼續面臨一定被動貶值壓力。對於如何應對,專家表示:“應對人民幣匯率波動,國內央行當前仍有豐富政策工具儲備。”

美元指數或仍將維持偏強運行,人民幣內在貶值壓力不減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告訴財聯社記者,節後首個交易日人民幣匯率出現波動,主要是由於端午節前美國披露了非農數據,新增非農就業人數超市場預期支撐了美元指數反彈,進而對人民幣匯率形成被動貶值壓力。

明明分析稱,考慮到美國經濟仍有韌性、通脹粘性料將持續,美聯儲年內存在不降息的可能性。而歐元區的通脹降溫趨勢則相對明確,歐央行或先於美聯儲在今年下半年開啓降息操作。由此來看,預計美元指數或仍將維持偏強運行,人民幣料將繼續面臨一定的被動貶值壓力。

近期來看,上週加拿大央行和歐洲央行停止加息並開啓降息,同時本週也將有大量海內外重要經濟數據公佈,美聯儲和日本央行也將舉行利率決議。不過整體而言,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和日本央行將維持現行利率不變,後續人民幣貶值壓力仍存。

“在平穩中間價的約束下,今年以來人民幣成爲非美貨幣中的強勢貨幣,但近期跨境資本流出壓力增大,意味着人民幣的內在貶值壓力不減。”平安證券團隊在最新研報中指出,後續美元指數的走向,仍將圍繞美聯儲降息預期的變化和美國經濟的相對強勢程度而變。美聯儲較早降息將有助於人民幣匯率升值,進而緩和匯率對國內貨幣政策的掣肘,但目前狀況尚不能明確指向該路徑。而隨着美聯儲降息時點推後,逐步釋放人民幣中間價的彈性,有利於貨幣政策“以我爲主”,提升宏觀調控的主動性。

此外,興業研究也認爲,2024年下半年美元兌人民幣處在構築“第三峰”的後半程,境內美元流動性拐點已至但絕對水位仍低,人民幣仍不具備趨勢性升值的動力。在逆週期工具的調節之下,美元兌人民幣預計將維持與上半年相似的較緩上行斜率。“風險點在於,無論是特朗普上任重舉關稅大棒,還是掉期價差、期權波動率向中樞修復,均可能導致即期匯率波動率放大、斜率陡峭化。”興業研究提示道。

央行仍有豐富政策工具儲備應對波動,預計短期匯率運行區間7.20-7.30

從外匯市場具體表現來看,截至發稿,在岸人民幣對美元跌至7.2544,最低觸及7.2546;同時離岸人民幣對美元跌至7.2714,最低觸及7.2721。

但值得一提的是,儘管面臨貶值壓力,但人民幣仍扮演着亞洲貨幣的“壓艙石”,在近幾次美元顯著上漲的過程中成爲非美貨幣中的強勢貨幣。

在光大銀行宏觀市場部研究員周茂華看來,近幾個月美元、日元等貨幣波動劇烈,主要反映這些經濟體各自各自面臨複雜的經濟問題、政策挑戰,並且這些經濟體對全球經濟與市場產生較強外溢影響。但從我國面臨內外環境看,人民幣面臨環境較爲有利,預計人民幣匯率呈現穩中略升走勢,並繼續保持均衡水平附近運行。

“主要是國內經濟在經歷去年整固後,國內宏觀政策累計效應釋放,內需和物價有望進一步回升。同時,國內人民幣資產趨勢配置吸引力明顯提升,加之外貿韌性,國際收支有望繼續保持平衡。此外,海外經濟與金融體系潛在風險,歐美仍有動力削減適度限制利率水平等,將制約美元上行空間。”周茂華分析稱。

同時,明明也指出,國內央行當前仍有豐富的政策工具儲備以應對人民幣匯率大幅波動,包括穩定中間價報價、增發離岸央票、穩定遠期匯率以吸引外資持債等。隨着海外主要經濟體漸次走上降息道路,國內貨幣政策空間或逐步打開,降成本和寬信用目標下,預計政策利率下調、存款利率下降、LPR下行仍將持續。

“展望後市,基準情況下,預計短期美元兌人民幣即期匯率主要運行區間爲7.20-7.30,溫和看漲。”南華期貨宏觀外匯分析師周驥也分析稱,若要進一步釋放美元兌人民幣的上行力量,一是需要看到中間價的進一步放鬆,二是國內經濟表現超預期走弱,但目前上述兩點暫時看不到。從每日逆週期因子的表現來看,央行仍然維持維穩匯率的底線。從官方和財新PMI的趨勢性走勢來看,顯示國內經濟走勢相對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