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穩穩托住種糧農民的心
正值夏種夏管之際,一則消息溫暖了種糧農民的心。日前中央財政已下達地方200億元,向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用於緩解近來農資價格上漲對農民種糧收益的影響。強農惠農的政策信號再次釋放,彰顯了國家對種糧農民的關心,在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穩定農民收入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民爲國基,谷爲民命。 對我們這樣一個有着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農業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糧食生產,我國糧食產能持續鞏固,糧食產量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2264億斤,增長到2020年13390億斤,並連續6年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裡,爲我們從容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提供了充足的底氣。
與此同時,我們應該意識到重糧抓糧須臾不能放鬆。要看到農資、勞動力等投入要素成本上漲,擠壓着種糧收益;市場風險、自然風險的雙重考驗,是會影響種糧預期的。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確保糧食安全,要高度重視這些不確定因素,精準制定各項舉措,穩穩托住種糧農民的心,進一步鞏固糧食供給能力,增強糧食生產的後勁。
從當前看,重糧抓糧應該着力保護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穩住預期,就穩住了面積、穩住了產量。一方面,各項糧食支持政策不斷完善,讓農民種糧更安心。近年來,我國不斷穩定和完善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等政策,擴大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範圍。另一方面,各項優惠政策要精準“滴灌”到田間地頭、“流淌”到農民的心坎裡。特別是在資金的補貼方式上,各地應充分摸清種糧農民羣體底數,覈准糧食種植面積,利用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讓資金直達農民賬戶,真正做到“誰種糧誰受惠”“種多少糧得多少實惠”。
從長遠看,重糧抓糧更應直面糧食產業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隨着消費水平的不斷升級,糧食生產要不斷優化產品供給,加快轉型升級。緊緊圍繞“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實現種植向優、加工向精、產業向新,延伸糧食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糧食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強了,農民的內生動力也會隨之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