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體談:“40強賽”,何強之有?
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即將在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中與幾個不是最弱也是很弱的對手比賽。這樣的比賽非常值得關注嗎?應當以何種心情看待這個級別和水平的比賽?趁着還有幾個小時的工夫,說幾句只能放在賽前說的話。
以筆者的閱歷,幾十年前,這樣的比賽根本無人關注。足球比賽的新聞是揭曉懸念的報道,如果比賽的勝負毫無懸念,媒體人爲製造噱頭是徒勞的。因此,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遠赴南亞和西亞參加世界盃外圍賽的初賽,媒體都不曾派記者專程採訪報道,大都採用新華社通稿報個結果。
以賽制的進程,亞足聯46個會員協會,第一階段比賽只淘汰了零頭,絕大多數球隊直接從第二階段開打,媒體稱爲“40強”比賽,何強之有?這40支球隊中,大部分排在國際足聯名次榜的100位開外,關島排第198位,馬爾代夫第155位,菲律賓第125位,“強”字不知對誰而言。同一小組內唯有敘利亞隊排名與中國隊接近,僅差一位,就此而將比賽稱爲“40強”,小題大做了。
原本既無觀賞性又無關注度的比賽,爲什麼被整出熱鬧,大概有兩個原因。一是前任主教練裡皮缺少解決中國隊心理短板的辦法,又不瞭解亞洲對手吃軟不吃硬的特點,不知己不知彼,弄出一場改寫中菲足球交鋒史的0∶0,客觀上白白送給敘利亞隊一片大好形勢。二是疫情之下萬事莫測,許多賽事或暫停,或沒了往日的喧囂,亞洲足壇有此交鋒,正合媒體造勢之需,諸如“惡戰”“硬仗”“生死戰不容有失”之類的用詞,實在是擡高了調門。
參加這個規格的比賽,遇到這個水平的對手,中國足球需要費力氣創造有利的比賽環境和條件嗎?需要慶幸執法的裁判員“還可以接受”嗎?過去不需要,未來一定也不需要。但在當下,媒體有此擔心,球迷也有不少跟着受累的,還不算那些迫不及待借網絡之便說上兩句的,都說明中國足球確實存在問題。但是,以一戰之勝負來衡量問題是否得到解決,很難充分體現比賽應有的價值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