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破解義務教育薄弱環節,錢要用在緊要處

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日前發佈《關於深入推進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作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推進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的重要任務,包括持續改善農村基本辦學條件、有序擴大城鎮學位供給、穩步提升學校辦學能力、重視加強農村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工作等,同時也提出鼓勵各地建設九年一貫制學校,同時強調不得規劃建設豪華學校。

隨着“全面改薄”的大力推進以及“義務教育有保障”目標的實現,廣大農村地區義務教育辦學條件、辦學質量都有明顯提升,鄉村教師待遇也有明顯改善。但也要看到,當前城鄉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的問題仍然存在,城鄉義務教育發展仍存在諸多薄弱環節,影響學生健康成長,也影響着教育公平的推進。這就要求,在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過程中,必須要瞄準薄弱環節發力,補齊短板、推動均衡發展、提升育人質量勢在必行。

改善義務教育薄弱環節,關鍵是投入。當前,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連續8年佔GDP4%以上,並且教育經費投入一直堅持把義務教育作爲教育投入的重中之重,一半以上經費投入用於保義務教育。各級政府的投入有力保障了義務教育的發展,可以說,我們已經告別了經費緊缺的年代。

教育經費有了堅實的保障,並不意味着我們就一步邁入了富足階段。用好教育經費的每一分錢,把錢用在刀刃上,才能給人民羣衆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比如,要全面落實教育方針,實現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尤其是要加強和改進體育美育,但是中小學校尤其是農村中小學校相關設備實施不足,制約了體育美育課程的開展,這就是重點投入的方向;農村地區網絡設施不強、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偏弱,影響了在線教育的開展,制約了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同樣應是重點投入方向;而能否解決偏遠地區農村教師週轉房、收入待遇提高等問題,也直接關係能否提升教師崗位吸引力,關係教育質量的提升。

過去一段時間,一些地方在發展教育的時候好大喜功,熱衷於建設豪華學校,不僅給地方財政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也透支了地方教育發展的空間和未來。並且從一個地方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來看,修建豪華學校也是弊大於利,是在開教育均衡發展的倒車。《意見》要求不得規劃建設豪華學校,就是要確保教育投入經費真正投入解決民衆關切的問題上,用在教書育人上,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義務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處於基礎地位,是關係每個家庭的最大公共產品,發展優質均衡的義務教育是政府的責任所繫。同時,這也是一項良心工程,在經費有限情況下,瞄準薄弱環節,多做雪中送炭之事,考驗的是地方政府的執政倫理,是政績觀最直接生動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