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三公"經費"做減法",民生保障"做加法"

日前,中央部門依法規向社會公開2020年度決算,曬出“年度賬本”。中央決算數據顯示,2020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合計29.86億元,比預算數減少25.31億元。再細看各部門“三公”經費決算,不少部門減少了50%以上,甚至在預算已經壓減的基礎上“一壓再壓”。

“三公”經費是政府賬單”的直接呈現,錢花了多少、花在哪裡、花得是否妥當,一目瞭然。“三公”經費也能透射出政府作風屬性,鮮明地反映出實際作爲與治理效能,成爲人們觀察政府言行與作風的重要窗口。在這個意義上,2020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整體壓減近50%的支出,的確遵循了“過緊日子”的要求,堅守了節用裕民的正道。

曬“三公”經費,不是簡單的算算賬、對對單,而是在數字之間彰顯政府的初心與使命。人們看賬單,看到的也不只是經費裡的支出項目,更是取信於民、造福於民的“三公”考量

公開範圍擴大,透明政府更陽光。與2019年相比,2020年公開內容進一步擴圍,由公開“8張表”變爲“9張表”,新增“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表”。實際上,這“9張表”已經涵蓋部門收支總體情況和財政撥款收支情況。自2011年中央部門首曬“三公”經費以來,公衆給予了讚許的掌聲,也滿懷更多的期許,爲此賬本越來越細化科學。越公開,就越透明;越透明,就越清正,這是人們的持久期待。

公心誠意滿滿,人民至上爲人民。從整體看,“三公”經費減少了,可有限的錢花哪了?細看經費支出能找到答案,就是“民生”二字。有人說,“三公”經費在“做減法”,民生保障在“做加法”。從國家衛健委的數據中能看到,在公立醫院綜合醫院、職業病防治醫院、兒童醫院、其他專科醫院方面,分別支出58.87億元、0.56億元、0.68億元、15.92億元,均超過年初預算,分別完成年初預算的171.9%、113.8%、116.9%、159.5%。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的特殊年份裡,這樣的“超出預算”用在了疫情防控公共衛生建設方面,就不足爲奇了。因此,騰挪出的錢,向基層民生和公共服務傾斜,讓百姓真正得實惠、有保障、能安心,就守住了政府爲民的公心和初心,把以人民爲中心發展思想貫徹得擲地有聲。

有所至,心有所屬,信有所達。無論是信息公開還是秉持公心,都是爲了贏得公信。曬出“三公”經費、壓減“三公”經費,是黨風政風持續清新的生動體現。這不是錢物問題,而是政府責任所在;也不是錢多錢少問題,而是價值導向所繫。政府儘量“砍”下運行成本的錢,用來更多保障百姓過好日子,這樣的人民政府值得信賴,這樣的人民政府值得依靠。